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铜山与“楚铜贝范”

2016-10-31 08:36:22

 

从芜湖乘车沿省道321公路前进25公里便进入横山路段,旅客若从车窗向东南望去,不远处有一座形似南京紫金山的山岭巍然屹立,这就是隶属繁昌县横山镇的铜山。这里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因史书缺少记载而鲜为人知。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有一个家住铜山村的同学在镇上读高小,假日里常邀我去那山游玩,才知道铜山旁边还有一座小山,当地群众称之为小铜山。大、小铜山之间有一条古驿道,两旁建有铜山大寺和小寺。铜山大寺系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始建。寺门前道场上有一棵千年古银杏树,树荫遮天蔽日。当时我们四个少年牵手还合抱不过来。大树下左右方又有两口深不可测的泉水井。1956年有地质勘探队来铜山勘探矿产资源,工人们都住在大寺里。1958年大办钢铁,铜山寺被拆了,可万万想不到连那棵千年古银杏也被砍了。1989年我曾去江西庐山旅游,看到了“三宝树”,其中有一棵是古银杏,挂牌标明树龄已有一千余年,观其树还没有我早年见过的铜山古银杏之粗壮。不由我又为故乡的千年古树被滥伐而感到深深的痛惜。

能够引起人们对铜山的历史文化意义的认识,则是1982年的一天,当时在县文化馆负责文物工作的陈衍麟同志来到横山供销社废品收购站,他在仓库里翻拣出两块锈迹斑斑的铁块,经过仔细辨认,竟是楚铜贝范。当时他惊喜得几乎叫唤起来;但职业的责任感没有让他这样表露。他随后去县政府开来证明,带走那两块贝范。

经过仔细认真的调查研究,初步鉴定出这是极其珍贵的楚“    ”字铜贝范。虽是两件但形制相似,呈长方形,一端有半圆形浇铸口,范形阴刻贝型4行,每行16个,贝形中阳文“    ”,下有凸点。一范长270、宽107、厚9.5毫米,重1055克;另一范其长240、宽107、厚9.5毫米,重1010克。这铜贝范是用来浇铸铜贝的模板。

楚铜贝俗称蚁鼻钱,传世和出土较广,东自齐鲁,西达汉水,南至吴越,北及豫中,而且出土量很大,但铜贝范出土很少,而又残破不全。经省和国家考古专家的鉴别,在繁昌出土的这一组铜贝范,从规模和完整程度来看,在国内实属罕见。横山镇铜山的古采铜冶铜坑遗址,经省博物馆馆长胡悦谦先生三次实地调查考察,确认尚存一口,坑口呈圆形,直径达80厘米,坑道呈横式,残长8米,内壁右侧有等距离壁龛4个,是放照明灯用的。在坑口附近采集到一把大铁锤,重18斤,经鉴定此锤与湖北大冶铜绿山战国采铜遗址出土的铁锤相同,有印纹陶为佐证,故此处认定为战国时代的古采铜和冶铜遗址之一。再从广德誓节渡出土大量的楚铜贝来看,也证明了当时皖东南地区楚铜贝的冶铸业相当发达。

繁昌的楚铜贝范的发现及有关问题的考证其意义深远。它为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研究我国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特别是楚国的货币发展和演变情况,以及楚文化东渐等问题,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也从一个侧面来纠正过去认为江南在古代是个蛮夷之地文化落后的史学偏见。这两块楚铜贝范已正式鉴定为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由繁昌县博物馆收藏。已两次奉调进京参加国家博物馆对外展览。孙以栋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