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的古塔
2016-07-04 10:35:29
兀立于荻港江边的板子矶,远远就看见最高处耸立着一座两层的残塔,这就是板子矶塔,建于明万历年间。从残存下来的两层看,这是一座砖塔,建筑十分坚固,六方四门,其中三门有题额:“砥柱大观”、“天峰耸秀”和“学海回澜”,西面的塔身嵌有一块石碑,镌刻明末抗清将领黄得功传略。这是现在繁昌境内唯一可以看到的古塔。
塔是一种古老的佛教建筑,人称佛塔,随着世俗的演变,到了明清时期,有些地方为改善风水或镇慑妖孽,又建造了许多文峰塔。古代高层建筑少,高大雄伟的塔往往成为一个地方的标志性建筑,象延安宝塔山上的塔、云南大理三塔,都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直观象征。据县志记载,繁昌历史上也先后建有近10座,其中最古老的塔是位于顺冲的圆照寺塔,其最初的建筑年代已无法考证,只知在明正泰年间进行了重建;建筑最晚的塔是清代嘉庆年间,当地佘姓乡民建在石硊圆山上的塔。此外,为镇妖降魔,明代隐静寺东舟禅师在五华山还建有一座降魔塔。
说到繁昌的古塔,不能不说到一个人,那就是明代万历年间的繁昌知县邓一儒。邓一儒,字合虚,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以举人身份出仕来繁,其“秉性宽仁、清介绝俗”,在繁昌任上时,遇上灾荒年景,老百姓无以为食,邓一儒带头拿出俸禄,发动富裕人家捐钱捐粮,共筹得谷粮几千石。他亲自了解灾情,按人口发放赈灾粮食,对有病的灾民送给药品,对死去的人买棺材安葬,先后两年时间,让当地百姓坚持渡过了灾荒。后来邓一儒擢升到河南唐州为官,繁昌百姓十分留恋,感觉像死去父亲一样,为他建庙立祠,供俸祭祀。正是邓一儒在任时,发动百姓修起了板子矶塔。
邓一儒在繁昌任知县达五年时间,对繁昌的山山水水十分熟悉。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邓一儒提出城南两里的锥子山,又名官山,离城较近,地势平缓,在此山巅建一座塔,一定能昌明繁昌文风。因为当年乡试时间十分紧迫,于是选用芦荻缸翁叠起一座简易的文峰塔,塔修好后,当年繁昌果然考中三名举人,即金峨上乡的魏之屏、李一公,延载乡的高尚廪,其中李一公在万历三十八年又高中进士,先后在盱江、应天、成都等地为官,最后官至山东参政。据有关资料,当时繁昌全县总人口在万人左右,这样的小县一年能中三名举人,实属不易。后到清顺治八年(公元1652年),繁昌又对文峰塔进行了重修,当年乡试又考中一人,即由拔贡考中举人的洪誉,第二年又考中进士,后到新安为官,恤民下士,任期未结束因母丧回乡守孝,当地百姓都舍不得他离开。这座文峰塔虽然后来又经过整修,但还是湮灭在历史的陈迹之中。
白云苍狗,沧海桑田。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使繁昌的古塔基本上荡然无存,只有板子矶上的残塔仍在风雨飘摇中艰难地挺立着。前些年,这座古塔的地宫被一伙盗贼盯上,若不是守矶人奋不顾身的保护,地宫里的一批珍贵文物恐怕早已流失。其实,早在此之前,就有提案建议对此处人文景观进行修复,但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据说,相关部门现在已将古塔的修复纳入议事日程,我们衷心希望修复后的古塔早日屹立于大江之滨板子矶上,让万里长江来来往往的船只和行人,一睹繁昌板子矶古塔的风采。强成水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