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窑衰废之谜
2014-11-04 14:47:22
(一)
夕阳把余晖洒在两个被箬帽顶、锥子山和翻车岭三面环抱的小山冲内,清澈见底的峨溪河傍依着山冲呜咽而去。这两个静谧凄丽的小山冲,一个叫作柯家冲,一个叫作骆冲,分别位于繁昌县城的南郊和西郊。沿着山丘土道望去,那草丛中,那杂木旁,那山坡下,古瓷器残片俯首可拾。已发掘出的北宋早期龙窑和作坊也静静地躺在地表之下。它们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又倾吐着由辉煌走向衰废的哀怨。它们就是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繁昌窑的代表地。
一幅中国十大传世名作之一的古画曾勾起了人们对繁昌窑的辉煌的遐想。这幅古画名叫《韩熙载夜宴图》,如今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家晚上设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何许人也?他字叔言,生于907年,死于970年,今山东潍坊人,原为北方中原后唐国同光年间的进士,文章书画,名震一时,又有极强的治国才干,正处于“春风得意马蹄疾,凭借好风上青天”的窜升时期。谁料到他的父亲触犯了后唐国皇帝李嗣源遭到惨杀,韩熙载连夜南奔,流亡到今长江以南的南唐国京都南京城。南唐中主李璟对他颇为宠信,韩氏的官位于是一路飙升,由中书侍郎至光政殿学士承旨,职位相当于今国务院秘书长。就在他要被擢升为丞相时,李璟死了,他的儿子李煜继位,史称李后主。韩氏的风光从此不再。由于当时北方后周威胁着南唐的安全,李后主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另一方面则对北方来的官员百般猜疑和陷害。有许多北方籍的高官被无端地诛杀了,于是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斗争激化,人人有朝不保夕之感。官居高职的韩熙载是一个何等精明的人?!他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以求自保,好让李煜不要怀疑他有政治抱负。但李煜对他仍不放心,特密派“画院待诏”顾闳中和周文矩到他家暗中窥探,并命令他们把所看到的一切如实地画下来交给他审察。大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白顾、周的来意,于是,他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故意将一种不问政事、沉湎酒色歌舞、醉生梦死的形态来了一番酣畅淋漓的表演。顾、周二人凭借他们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氏在家中的夜宴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毫作画。周氏的画未有存世,而顾闳中的画却保留下来,分为5个部分,分别为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和送别。李煜在看过此画后,暂时放过了韩熙载,一幅传世精品却因此而流传下来,掐指算来,已有1150余年的历史。在此画流传1130年之际,中国邮政部曾在1990年12月20日发行了这套5枚邮票,以示纪念。
人们不禁要问,《韩熙载夜宴图》与繁昌窑有关系吗?答案是予以肯定的。夜宴图中所描绘的瓷器,如执壶、温酒壶、荷花托盏等,无一不是繁昌窑的产品。因为它们呈现出青白瓷的明显特征。青白瓷创烧于五代时期,在此以前,中国的瓷器是以青白两瓷著称于世的。前者以浙江余姚的“越窑”为代表,瓷器釉色湖绿翠青,类玉似冰;后者以河北内丘的“邢窑”为代表,瓷器釉色洁白润净,类银似雪。因此中国瓷器史上有“南青北白”的说法。但到了五代十国期间,伴随着大批北方逃离战乱的瓷匠避居江南之后,一种新的瓷器种类诞生了,它就叫作青白瓷。青白瓷的称谓早在宋代蒋祈的《陶说》、耐得翁的《都城纪胜》和吴自牧的《梦梁录》的著作中就有记载。其理由是这种瓷器的釉色介于青白二者之间。它的胎质洁白细腻、淘炼精细,古朴大方,光照见影;釉色白中泛青,青中显白,或闪射青黄;釉面莹润可人,故后人又称之为影青瓷或隐青瓷。繁昌窑正是这种影青瓷器的最早主产地。现藏于黄山市博物馆的“狮座白瓷枕”和南京博物院内南唐二主李日弁、李璟陵墓中的瓷碗形器则是五代时期繁昌窑瓷器的杰出代表。它们见证了繁昌窑的历史,见证了繁昌人的创新。
(二)
如果说青白瓷是繁昌窑创新的话,那么“二元配方”制瓷工艺则是繁昌窑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世界陶瓷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创举。何谓“二元配方”?这要从一元配方谈起。原来中国南方各省如浙江、江西、福建、江苏和安徽南部等地盛产的各类瓷石,是一种主要含有石英和绢云母矿物组成的岩石,其中绢云母是由水白云母的一种细颗粒组成的。它既具有适当的可塑性,又具有相当的助熔作用,与瓷胎的化学组成也十分接近。因此,瓷石可以单独用作制瓷原料。这种只用瓷石一种原料制作瓷胎的技术就是中国制瓷史上所谓的“一元配方”工艺。在中国瓷器诞生后的很长时间内,这种工艺是我国南方地区窑场所掌握的唯一制瓷技术。虽然它也可以制成瓷器,但由于二氧化硅含量高,而三氧化二铝含量相对较低,因而用瓷石制成的瓷坯在高温烧成时,既容易产生大量的玻璃气泡,又容易变形,同时难以达到莹润的釉面。“二元配方”则解决了这3个难题。学术界一般认为首先发明这一工艺的是江西景德镇窑,时间在元代初中期,即公元1271—1327年期间。谁知,这个似乎已成定论的观点不久前就被有的学者推翻。这些学者通过对南宋官窑黑胎青瓷原料进行深入研究,认为南宋官窑已在使用瓷土掺用紫金土的“二元配方”胎料工艺。公元200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与安徽省文物考古所联合对繁昌窑窑址进行了一次正式的考古发掘。在发掘研究的基础上,杨玉璋大师和张居中教授曾对繁昌窑瓷胎及制瓷原料主要元素的化学组成作了一份详细的分析表。从这份分析表上,我们可以看到,早在五代十国时期,繁昌窑就极有可能使用了当地原料加高岭土混合制胎的“二元配方”工艺,这一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创新工艺被繁昌人向前推早了300余年。
五代十国时期的繁昌县在南唐国境内。早先的芜湖地区并没有繁昌县,还在西汉元封二年(前109)时,此处地属春谷县。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中原河南襄城郡繁昌县的官民随晋元帝司马睿南渡,侨迁江南流居春谷,于是在春谷地侨置繁昌县,县治在今芜湖县陶辛圩。隋开皇九年(589),繁昌县被废。五代南唐升元年间(937—943),李先主割南陵5乡,复置繁昌县,治所在县北延载乡即今新港镇,直至两宋时期,为宣州属县。以往史料均称“宣州窑”,伴随着古宣州辖区内的大批古窑址被发现,特别是繁昌县划归芜湖市管辖,而又是宣州窑的主产地,可能是怕窑名多而混淆产品,考古界于是以地名来冠以“繁昌窑”之名,目的是突出它的两大历史创新:一是创造了青白瓷新种类;二是创造了“二元配方”新工艺。正是这两个创新,繁昌窑瓷器在南唐时期彰显出它的风采。据《瓷史》载:以繁昌窑为代表的宣州窑瓷品“为南唐国所造,以为供奉之物。南唐后主尤为珍玩。”这位在中国词中具有极高成就的人,就曾在不经意中咏叹过繁昌窑的青白瓷器。有《虞美人》为证:“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词中的“尊罍”就是青白瓷的酒具。手持这类酒杯,坐拥此种酒器,李后主在微醺中不断地低吟“酒醉”。在《相见欢》中他唱道:“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在《浣溪沙》中,他又唱道:“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在观赏佳人舞蹈之际,李后主举起青白瓷酒杯饮酒作乐,彻夜不眠,以至醉酒,(酒恶),只好不时拈起花蕊,凑到鼻前闻闻,以驱散酒意,爽快精神。在他被宋太宗用牵引药毒死前,他还不忘叮嘱家人在他墓中置放繁昌窑瓷具。1950年,南京博物院在发掘到他的陵墓时,就发现有瓷器用具,其中瓷碗形制“上肆而下敛,作平坦势”,葵瓣形口,“色卵青而微灰”。(《南唐二主发掘报告》)。所谓的“卵青”即为“鸭蛋青”,典型的繁昌窑“影青瓷”的特征。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李后主的“尤为珍玩”,使繁昌窑青白瓷产品,诸如碗、盏、杯、碟、壶、炉、盒等畅销南唐国所属长江中下游各地,甚至外销到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直到北宋早中期,此种把玩繁昌窑瓷具之风依然兴盛,真是应了古词所说:“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三)
仿佛忽喇喇似大厦倾,繁昌窑产品在北宋末年突然地衰废下来,到宋元期间,又象在人间蒸发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故地颓垣,冷烟衰草,前朝窑迹。这是什么原因?
民间有一种传说,说是繁昌窑的烧造者为柯大、柯二两兄弟。随着繁昌窑瓷器名气的不断扩大,一天,北宋朝廷突降圣旨,要柯姓两兄弟为宫廷烧造龙床。接旨后,柯大、柯二召集工匠日夜监制,终于在期限内将美奂美仑的龙床烧造成功。当龙床运送到龙亭街时,由于绳索断裂,龙床掉在地上被打碎。眼看期限已到,重新烧制已不可能。为免杀头之罪,柯姓两兄弟率领繁昌窑的工匠们逃到景德镇。繁昌窑从此衰落荒废。持此种传说的人举出两个证据:一是繁昌县南门外至今仍有一条名叫“龙亭”的街道;二是景德镇在宋代以后曾出现过一种名叫“渣胎碗”又称“灰可器”的瓷器。它是柯氏兄弟们逃到景德镇之后,由于人生地不熟,生活无计,就利用坯房中扫出的下脚料,即镇民称作的“屎板泥”做成了粗瓷碗,画上青花烧制卖钱,他们虽流落外乡,但念念不忘故土,为此就在粗瓷碗上用草书字体挥写“柯”字,天长日久就变异为一种由粗细线的勾划点撇而形成的连续花纹。有人称为秋苇纹,有人说是茶花纹,也有人叫作蔷薇纹,江浙人则戏谑为鬼画符。但流落到景德镇的繁昌人却能解读其中之谜。这些花纹是四句诗的草书:“唯有山茶偏耐久,两地蒹葭昨溯伊。东风且伴蔷薇住,青白无言告家翁。”明代大画家徐文长曾由衷地赞道:这是“直抒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虽或疏卤,然毫无烟火酸馁之气,实乃为书画一体之绝妙文章。”有专家考证,“灰可器”应正名为“徽柯器”,即安徽繁昌柯氏兄弟制造的瓷器。看来传说得到了有力的佐证。
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是予以否定的。一是宋朝是大一统天下,如若犯罪,即使逃到天边也会被发现,更何况柯氏兄弟们在景德镇以制造渣胎碗著称于世。二是即使有“徽柯器”之说,但它也只能证明柯氏兄弟后来流落到景德镇,并不能说明繁昌窑衰废的深刻原因。
那么,繁昌窑衰废的原因究竟何在呢?一是资源缺乏,原料品位低下。这在中国科技大学发掘研究中就作出过这种分析。他们认为,就瓷石量和制瓷原料品位来比,繁昌窑远远逊色于景德镇。由于瓷胎中氧化铝含量高达21.5%,比景德镇高出3%以上,二氧化硅也明显高于景德镇,以致釉料在熔烧过程中粘度大,不易流动,氧化还原难以掌握,大部分产品呈色都不够理想。时间一长,市场占有率逐步缩小,最后终于在竞争中被迫停烧荒废。二是曾经作出过两次创新的繁昌窑在新的历史时期,却失去了锐气,急流勇退下来。先进的覆烧工艺不被引入,长时间的抢残守缺,以致生产落后,工艺保守,装饰单调,制作粗糙,被后起之秀景德镇远远抛在身后。这不能不使人感叹: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工艺进步的灵魂和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已经创新了还要不断创新,已经进步了还要不断进步,如果停止了前进和创新的脚步,那么等待着的命运就是衰废,就是死亡。这或许是从繁昌窑衰废之中得出的有益启迪。
稿件来源: 芜湖新闻网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