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春谷何处埋周郎

2013-09-23 08:50:49

  随着《三国演义》故事的广泛传播,周瑜可以说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其短短的一生中屡建战功,为东吴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特别是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打败了统一北方的曹操,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是这样一位“千古风流人物”,最后魂归何处,安葬在哪里,历来充满争议,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权威、准确的结论。本文试就此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

  周瑜出生在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的一个官宦之家。据陈寿《三国志》记载,他的伯祖父周景和儿子周忠,都官至东汉太尉,叔父周尚为丹阳(今安徽宣城)太守,父亲周异曾任洛阳县令。

  由于家境良好,周瑜少年时即练武习文,胸怀大志,十多岁便名闻乡里。他长得魁梧健壮,容貌出众,吴地一带人都称为他为周郎。周瑜足智多谋,英勇善战,而且精通音律,懂得曲谱,即使在酒过三巡之后,仍然能听出演奏的错误,回头看着演奏者,所以当时就有民谣说“曲有误,周郎顾”。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起。当时的长沙太守孙坚也出兵参加讨伐董卓的战争,他在动身赴洛阳之前,“徙家于舒”。因为孙策、孙权两兄弟的舅舅吴景和周瑜叔父周尚是前后任的丹阳太守,彼此熟识交往,周家特意把一幢向阳的大宅给孙策母子居住,两家互通有无,关系非常友好。孙策和周瑜同岁,孙策仅比周瑜大一个多月,两人“独相友善”,结为生死之交,并升堂拜母,孙策的母亲也把周瑜当儿子一样对待。

  周瑜对于东吴的功绩,就是全力辅佐孙策、孙权两兄弟开创了江东基业,建立东吴政权。孙策在父亲孙坚战死之后,脱离袁术,谋取江东自立,他写信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周瑜。周瑜在接到孙策信后,立即率部众赶到历阳(今安徽和县)迎接孙策,并帮助孙策攻打横江、当利、秣陵、湖熟、曲阿等地,使孙策的军队从渡江时的几千人发展到数万之众,在江东站稳了脚跟。在孙策死后,周瑜又和张昭等人一道,扶持年仅18岁的孙权逐渐巩固东吴政权,成就了江东霸业。

  周瑜一生中最重要的历史功绩当属赤壁之战。当时曹操在统一了北方之后,亲自率领号称80万的水陆大军南下,企图统一中国。东吴内部大多惧怕曹操,只有周瑜和鲁肃极力主张一战,实行联刘抗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最终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回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向孙权提出兵伐西蜀的建议,孙权同意了他的计划,“瑜还江陵为行装”,在返回的途中,病死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如今周墓墩上已满是民居 

  二

  周瑜死后,究竟安葬在哪里?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发现确凿的考古证据证明周瑜的墓葬在何处。网上搜索,说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处。

  一是湖南岳阳说。传说中的岳阳周瑜墓位于市郊南湖畔的金鄂公园,墓由四柱三开间石构牌坊、石桌、石墩、拜台、墓碑、墓冢及精工雕镂的墓围组成,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1958年后,周瑜墓不断遭到破坏,墓冢被夷为平地。现残存的浮雕青石板上,还可见到刻有“周瑜”的字样。

  二是江西新淦说。周瑜死于巴丘,所以巴丘有周瑜墓的传说,但历史上有两个巴丘,江西巴丘是孙吴所置的县,隋代并入新淦县,所以有葬于新淦或南昌之说。其实,周瑜病死的巴丘是湖南岳阳,裴松之《三国志注》说得很清楚,“瑜欲取蜀,还江陵(今湖北荆州)治兵,所卒之处是今之巴陵,与前所述巴丘,名同处异也。”

  三是舒城说。因为周瑜是舒城人,《舒城县志》载:“周瑜墓在县西70里净梵寺”,当地传说周瑜曾在此筑城驻守,但至今周瑜墓的具体方位在哪里,仍然没有确定的地方。

  四是庐江说。庐江的周瑜墓是目前影响最大的一处,也是全国修缮保护最好的一处。周瑜墓坐落在庐江县城关东门,气势恢弘,苍翠庄重。考证此处周瑜墓的由来,仍据周瑜“庐江舒人”的记载,据《清一统志》“今之庐江郡古之舒县”,周瑜应是庐江县人,《三国演义》五十七回说孙权“命厚葬于本土”,所以周瑜墓地在庐江。

  五是巢湖说。巢湖古为居巢,周瑜早年随叔父周尚一起到寿春见到袁术,袁术十分欣赏周瑜才干,想“以瑜为将”,但周瑜认为袁成不了大事,便婉言拒绝,要求担任居巢长,好趁机东归孙策,此说即由此而来。

  六是宿松说。唐代徐坚《初学记》“江水对雷州之北侧,有周瑜庙,以上舒州”。宋《舆地纪胜》载:“又有周将军墓在宿松县北三十五里”,并有周氏后人居住于此,所以有宿松周瑜墓之说。

  七是苏州说。《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周瑜死后,孙权“素服举哀”,从京口赶来“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三国志·庞统传》说:“瑜卒,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及当西还,并会昌门”,故有周瑜墓葬苏州之说。

  八是芜湖说。《三国志》载周瑜死后,孙权“迎之芜湖”,以后未提灵柩是否到了何处,应是到了芜湖为止。《芜湖县志》说芜湖周瑜墓在城北周村铺,“吴置守家”。又鱼市街有一古墓,为圆形土冢,封土高约2米,墓周有少量太湖石,世居居民传为周瑜墓。2010年,考古人员对芜湖两处施工工地的汉代古墓群进行了发掘,否定了疑为周瑜墓的传言。

 
传说中的风水坝远眺

  以上各种关于周瑜墓的说法,说明了人们对这位英雄人物的崇敬和纪念,充满了感情色彩,但真正的周瑜墓只有一处,我们要对这些传说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

  其一,周瑜箭伤复发,病死巴丘,“丧当还吴”是《三国志》中明确记载的,从送葬的路线来看,古时交通不便,周瑜的灵柩归吴应该是顺江而下,孙权特意从京口赶到芜湖迎接,断然不会再走回头路,让灵柩又逆江而上,所以湖南岳阳、江西新淦、安徽宿松之说是没有史实根据的,当地墓冢应该就是当地人或周氏后裔为纪念周瑜而设的衣冠冢吧。而对于庐江、舒城周瑜墓来说,一方面送葬忌走回头路,如果真的要葬庐江、舒城或宿松,孙权既然从京口赶来了,何不迎于九江或安庆,而非要让孙权迎于芜湖之后再原路返回呢?这是有悖常理的,另一方面,《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成书远晚于《三国志》,该书中的许多史实来源于正史《三国志》,并进行了艺术加工。《三国演义》说的“厚葬本土”,应是根据《三国志》“众事费度,一为供给”而来的,“本土”应该就是“吴地”,而不是他的出生地,不是“本乡”。

  其二,当时正值战争环境,孙曹双方在江淮一代反复交战,曹兵以合肥为据点,一路南下居巢,多次进攻无为的濡须,张辽在合肥大战逍遥津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附近的宿松、庐江、巢湖、舒城,不是敌占区就是交战前线。周瑜灵柩既到芜湖之后,为何又要送往交战前线呢?试想,曹操大军能够让东吴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大兴土木,修建周瑜墓吗?

  再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盗墓、挖墓成风,曹操早年就曾率士卒挖掘了汉文帝之子梁孝王之墓,“破棺裸尸,掠取金宝”。据《后汉书·袁绍传》,曹操还在军中设立了专门管理盗墓的“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著名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在《为袁绍檄豫州》中就把此作为曹操的一条罪状,揭露曹操的丑行。《三国志·吴主传》载,周瑜死后第二年,曹操担心长江北岸的郡县被孙权夺取,下令让老百姓往内地迁移。但老百姓自相惊恐,庐江、九江、蕲春、广陵一带老百姓10多万户东渡长江,长江西岸、合肥以南就只有皖城(今安徽潜山)了,在这种情况下,曹军能让周瑜墓在其占领的地界独自安存,不加破坏吗?

  其三,周瑜死后,是庞统送到“吴地”芜湖的,由于当时的战争环境,应该没有大规模修建墓葬的时间和条件,最有可能的就是就地安葬,事实上《三国志》在记载周瑜灵柩到芜湖之后,也没有再提他地了。如果再送到苏州,孙权待在京口等候顺江而下的灵柩就行了,何必从京口赶到芜湖?或者直接从京口前往苏州,岂不更方便?至于送丧的庞统,最后效力于蜀汉,他将周瑜的丧事办完之后到过苏州,当地人久闻其“凤雏”之名,听说他还要“西还”,“并会昌门”是自然的,并不是说周瑜就安葬在苏州。

  三

  周瑜灵柩到了芜湖,不一定就安葬在芜湖境内。2000年,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取土时,在原繁昌县三山镇街道附近,曾抢救性地发掘一处汉代墓葬,出土一枚“芜湖长”印章和一批有价值的文物,说明墓主生前曾任过芜湖长。我们认为,连“芜湖长”都安葬在春谷境内,周瑜墓也是可以这样安葬的,因为芜湖、春谷紧邻,周瑜与春谷有着太多的渊源关系,所以从芜湖送到春谷安葬,是顺理成章的事。

  春谷县境的繁昌确有两座传说的周瑜墓。道光年《繁昌县志》载:周瑜“墓在县境,岁久荒芜”。“乾隆十六年(1752年)知县王熊飞率邑人士,亲诣祭奠”。县志所记载的这处周瑜墓,位于平铺镇蔡铺村境内,当地人称“周墓墩”。同时,在平铺镇境内,还有一处周瑜墓,位于茅垾村周墓陈村民组,相传当地陈姓是周瑜的守墓人。

  由于繁昌境内的两处周瑜墓一直在民间流传,没有权威的史籍记载,所以流传不广,影响不大,但我们认为:真正的周瑜墓应该就在春谷,而且就在现在的繁昌境内,其有以下几点理由:

  1、周瑜墓在春谷符合史籍记载

  《三国志·周瑜传》明确记载,孙权“素服举哀”,亲自到芜湖迎接周瑜灵柩,并对丧事作出安排,所有费用,“一为供给”,全部由公款埋单,以后再也没有提到灵柩去处了。另外,《三国志·庞统传》说“统送丧至吴”,这里的“吴”指“吴地”,春谷、芜湖一带战国时就是吴地,所以周瑜墓在春谷是符合史籍记载的。

  2、漳河一带多处周瑜墓的传说,符合当时的历史现实。

  在我国的历史上,汉末仍兴厚葬之风。为了防止盗掘,和周瑜同时代的曹操生前就主张“薄葬”,他在临终前所作的《题识送终衣奁》中,要求死后“随时以敛”,立即入棺,“金珥珠玉铜铁之物,一不得送”。《三国志·武帝纪》中说曹操“遗令”:“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且死后一共“设立疑冢七十二”,目的就是“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周瑜当然也不愿让人掘墓抛尸,设立多处疑冢是肯定的,所以就在民间产生一地集中多处周瑜墓的传说,而这种传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说明了这些真真假假的墓里,真墓肯定隐匿其中。

  3、周瑜墓在春谷是魂归战斗过的地方

  周瑜曾“领春谷长”,当时的县治就在今天的繁昌县荻港镇境内。相传周瑜曾在漳河一带训练水军,和周瑜一样担任过春谷长的黄盖就埋在漳河对岸,原南陵县黄墓镇就因黄盖之墓而得名,这两位为东吴立下卓越功勋的战友,死后同眠于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实在是人之常情。现在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徐向前、李先念、粟裕等,他们都是在身后将骨灰撒在当年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与那些浴血奋战的战友魂归一处。

  4、周瑜墓在春谷有着诸多的地名和历史传说佐证

  在春谷县域内,至今仍然流传着许多与三国、周瑜有关的地名和历史传说,时光流逝了1800多年,但这些地名和传说却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心中。如原南陵县黄墓镇的王家墩,传说就是黄盖墓的所在;原繁昌县峨桥镇的都督门,传说就是当年周瑜带领当地百姓修建的水利工程;平铺镇新塘村的周阳垾,传说就是当年周瑜任春谷长时在漳河北岸围成的一个垾圩;现在依旧立于平铺镇新林村岱湖滩边、当地人俗称“大包子”的土墩,传说就是周瑜当年的点将台。仅在春谷的这一小片地区,有着如此多的与三国、周瑜有关的地名和传说,应该不是偶然的。

  四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县的春谷,范围包括现在的繁昌、南陵、铜陵和青阳、贵池、泾县的部分地区,但地广人稀,人口不足万户,所以周瑜只是“春谷长”,如果在万户以上就该称“县令”了。考察春谷境内关于三国、周瑜的地名和传说,其实都集中在繁昌县(包括区划调整后的三山区)沿漳河一线,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周瑜曾在这一带训练过水军的传说。漳河沿线地势平坦,河网交错,水泽众多,有岱湖滩、黑子湖、西村湖、虬潭湖,河对岸还有奎潭湖等等,在这里训练水军,练成后可随时从鲁港进入长江抗曹。而且当时春谷县域的铜陵、南陵、繁昌一带铜矿资源极为丰富,冶铜业十分发达。屈原《国殇》中“操吴戈兮披犀甲”,说明早在战国时,楚国将士装备的就是吴地产的兵器,《三国志》中也说“故丹阳山险”,“山出铜铁,自铸兵甲”,用当地盛产的铜制造兵器,武装水军,十分方便。孙权先后任命周瑜、黄盖、周泰三位知名的春谷长,足以说明春谷地位的重要,这也是周瑜葬于春谷的一个原因吧。

  繁昌境内两处传说的周瑜墓都在漳河沿线,相距约10华里,一处位于平铺镇蔡铺村的周墓墩,东距漳河约2华里,这里现在仍高于四周的水田、池塘约2米。道光《繁昌县志》载:“其地长二十四弓四尺五分,横十三弓,东至徐田,西至庵塘,南至庵塘,北至徐田,世为土人陈旭所执。墓旁复私葬祖棺七所,又转售南邑陈姓己营三穴矣。”另一处周瑜墓位于平铺镇茅垾村周墓陈村,村子四周是水塘,传说是人工取土造墓形成的,水塘中间的土墩就是墓葬,现在已经变成了村庄,建有民居。

  然而,就在传说中两处墓葬中间的位置,离传说中周瑜点将台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叫望牛墩的土墩,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这望牛墩仍然高出四周约三四米。传说这望牛墩是当地在湖滩上放牛的牧童堆起来的,但从这里的地形地貌看,平坦开阔,一望无际,根本不需要堆出一个高高的望牛墩来。

  在望牛墩的北面,是连绵的丘陵山地,正对着望牛墩约二三华里的地方是一条山冲,名叫九塘冲。在冲口的两山之间,有一条约一里多长的土坝,土坝外的村庄不知从何时起就叫坝外自然村。这条人工堆积起来的大坝,至今还有五六米宽,约二米高。听当地老人说,他们小时候就有这坝了,只是那时坝上是一些合抱粗的大树,解放后大树被砍了,有人在上面种起了庄稼,坝身也矮了不少。2009年,繁昌县文物局开展文物普查,有关专家对九塘冲的大坝进行了考察,没有发现有价值的遗存,但通过对山冲的考察,排除了是古代水利设施的可能。根据走访,发现就在山冲底部,离冲口大坝约2华里的地方,还有两道同样的大坝筑于两山之间,只是那两道坝短些,相距也近一些。当地上了年纪的人说,听老辈人讲这坝是风水坝,但具体什么风水就说不清楚了。

  应该说,在完全人工劳作的古代,这三道土坝的修建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我们认为,修建这些大坝的目的应该就是保护正对着冲口的万牛墩的风水,这望牛墩很可能就是一处古代墓葬。但是,如果望牛墩是一座古代墓葬,那墓主人的身份肯定具有相当的地位和权势。遍查繁昌史籍,里面根本找不到这三道土坝和望牛墩的记载。其实,到目前为止,三国时代东吴统治集团高层人物的墓葬,除了在马鞍山偶然发现了朱然墓外,其他高层人物的墓葬一个也没有发现,说明这些高层人物的墓葬是十分隐秘的,是不可能见之于典籍的。如果望牛墩是座古墓葬,周瑜应该是唯一具有这样资格和条件的人。

  据有关资料,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平铺镇境内的五华山一带匪患猖獗,国民党《中央日报》曾登过五华山匪患的消息,不久,南京卫戍部队派来一个营剿匪。由于来的突然,杨老四、谷玉海等3名正在新林铺抽大烟的匪首,仓皇之中只得往漳河边的圩区逃窜,他们跑到望牛墩,凭借望牛墩的有利地形负隅顽抗,从早晨一直对射到下午,最后全部被击毙。可惜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阻拦北面山地下来的洪水,当地政府发动群众在沿山一带修建了一条人工山河,并在黄墓对岸的上渡口将山水引入漳河,切断了岱湖滩上水下流的通道,在平铺镇新林、新塘两村之间形成水面,淹没了滩地。七十年代初,又在这里办起了知青农场,把滩地改成水田,并在湖心穿起了一条堤坝,完全改变了当地的地貌,望牛墩也被扒平,八十年代再蓄水养鱼,扒平的望牛墩更是难觅踪迹了。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繁昌境内的两座周瑜墓的传说流传至今,是有其充分理由的,但这两个地方究竟有没有古墓,是不是周瑜的疑冢或衣冠冢,还是历史的误传?看来还有待于文物部门进行深入的考察。但是,我们认为,默默无闻的望牛墩是古代墓葬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从封土堆的遗存情况、建有三道风水坝来看,这是一处高规格的古代墓葬,极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周瑜墓葬。如果此处真有周瑜墓葬的话,其文物考古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正因为如此,我们要以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杜绝主观臆断,实事求是地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特别是聘请业界知名的专家来进行论证,借助现代科技考古手段,得出权威、准确的结论,并在此基础做好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为繁昌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金秋 文   王家才 摄  

稿件来源: 繁昌周刊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