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赞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人
2013-05-13 09:10:58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枪口之下共产党人血流成河。
八七会议,危急关头的紧急会议。会上,毛泽东一语惊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瞿秋白,准备让毛泽东到上海的中央机关去工作。毛泽东回答:“我不愿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9月9日,毛泽东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井冈山上,毛泽东感叹道:“第一个赞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人是谭震林”;文革时期,毛泽东依然念及。
1927年10月7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之部进驻井冈山北麓宁冈县茅坪,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1月18日,工农革命军再次打进茶陵县城。谭震林,受命工农革命军政治部主任宛希先,立即恢复工会,并担任工会主席。在茅坪的毛泽东飞书,应当建立新政权、成立工农兵政府。28日,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这个政府,在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书中,被称作“中国第一个苏维埃”。经宛希先提议、农民协会代表李炳荣和士兵委员会代表陈士榘赞同,谭震林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县级政权主席,时年25岁。
12月中旬,豪绅谭省吾、罗兆鹏率武装团练滋扰茶陵,工农革命军正面出击,谭震林率领赤卫队、纠察队侧翼包抄,新政权首战告捷。罗兆鹏伙同另一豪绅谭绍绪,串通国民党湘东“剿匪”司令,分两路再次反攻茶陵县。谭震林,一声号令,赤卫队、纠察队协同主力部队奋起围歼,击毙百余人,缴枪百余支,残敌落荒而逃,新政权再战再捷。
12月底,移师茶陵湖口镇,谭震林初识毛泽东,跟上井冈山。
井冈山上,毛泽东委派谭震林担任中共茶陵县委书记,两次指派去宁冈、永新交界的九陇山区开展工作。第一次,谭震林请示怎样干,毛泽东回答:“你看着干。”第二次,谭震林要求带上武器,毛泽东幽默地说:“你去了,就会有梭镖,就会有武器。”
1928年2月17日深夜,工农革命军从茅坪出发,攻打井冈山根据地的北大门新城。谭震林,奉命带队攻打新城北门。敌人防守严密,城高墙厚,硬打猛拼,难以奏效。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打法,佯攻南北门,实攻东门,放开西门,逼敌进“瓮”,以“瓮中捉鳖”。战斗仅半天,即大获全胜,歼敌六百余人,缴枪数百,击毙敌营长王国桢,活捉敌县长张开阳。此役,谭震林第一次领会毛泽东用兵之妙。
井冈山上,龙江书院,谭震林入训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学文学武,孜孜不倦;毛泽东,亲自授课,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多年之后,垂暮之年的谭震林依然清晰记得毛泽东的教导:“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什么?革命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所有用人力的生产,变成用机器的生产。要达到这个目的靠谁呢?靠群众自己。那么,群众怎么知道革命道理呢?那就靠我们共产党员去给他们讲,所以你们到哪一个地方,都要注意这个问题。”
1928年4月,朱毛会师,教导队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官教导队”,此后历经演变成为今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1992年6月,国防大学校长张震寻根龙江书院,亲笔题词“我军军政院校的摇篮”。
井冈山上,“红旗到底打得多久”,几度泛起。为此,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谭震林,始终坚定、乐观,“我们手里的枪没有被敌人夺走,红旗就能打下去。我们的枪杆子越多,红旗越能打得久。比如王佐他手里有枪,在大革命遭到失利时,与敌人周旋在井冈山,敌人对他没有办法。为什么我们在井冈山,就不能存在呢?更何况我们有中央领导,有毛委员、湘赣边特委、红四军军委制定的整套政策,有经过发动起来的广大群众的支持,我们还不能够存在吗?”面对失望悲观情绪,谭震林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帮助、教育许多干部、群众,使得他们坚定起来。
1928年10月,谭震林当选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11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重组中共前敌委员会统辖湘赣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军委,毛泽东为书记,朱德、谭震林等为委员。
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向中共中央撰写报告,即著名的历史文献《井冈山的斗争》,文章分为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割据地区形势、军事问题、土地问题、政权问题、党的组织问题、革命性质问题、割据地区问题共八个方面,其中四次出现谭震林的名字。一个人的名字,在毛泽东早期的一篇著作中连续出现四次,唯有谭震林。
1954年12月,谭震林调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兼任中央书记处第二办公室主任。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不领军衔的毛泽东,亲自为十大元帅授衔。地方工作的谭震林,主动提出不参与评衔。诞生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县级政权的茶陵县,出了25位开国将军。
稿件来源: 繁昌周刊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