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春谷繁昌的千年建置沿革

2012-07-09 09:01:44

  我们脚下生活的这块土地,“于古则荒服之国。”(《晋书·地理志》)。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23年,秦始皇灭楚国,将江南地置为楚郡。越二年,又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楚郡属其一,而楚郡又分为彰、会稽、九江三郡。汉武帝元封二年,即公元前109年,将彰郡改为丹阳郡,所辖十七个县,有:宛陵、于潜、江乘、春谷、秣陵、故彰、句容、泾、丹阳、石城、湖熟、陵阳、芜湖、黟、溧阳、歙、宣城。春谷作为县名首次出现。

  这十七个县名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不免古奥,难以识认。宛陵即在今宣城地,于潜地在今浙江临安县境,江乘故城在今江苏句容县北,秣陵即今江苏江宁县,故彰故城在今浙江安吉县西北,石城故城在贵池县西南,湖熟故城在今江苏江宁县东湖熟镇,陵阳故城在今青阳县南。由此,我们多少知道春谷的疆域。它北以长江为界,东与芜湖、南与石城(今贵池)、陵阳(今青阳)、泾县和宣城县接壤,比较明晰地说,春谷县包括现在的铜陵市、南陵县和芜湖县,可见它的地域的广阔。春谷县治即政府所在地在春谷乡,即现在的荻港镇。

  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湿润温暖,适于各类农作物的生产,故明代著名学者洪亮吉在《晓读书斋架录》中说:因此地“五谷成熟皆较他县为早,每二月莳种,六月中已有新谷,疑县名因春时已种谷,故曰春谷。”这是个美丽的县名,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有诗曰:“山积陵阳阻,溪流春谷泉。”唐代诗人也留下许多吟咏春谷的诗句,如:王维:“渔浦南陵郭,人家春谷溪”;刘禹锡:“贵池登陆后,春谷渡桥鸣”;刘长卿:“溪水通春谷,青山过板桥。”

  推本溯源,繁昌县名的根在河南。两汉时,它位于繁水之北,“水北为阳”,故而得名繁阳,此时为亭的行政建置,所谓“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天下纷争。魏王曹操铁马金戈,一生征战,无非是为了取汉室而代之。东汉末代皇帝刘协是一个懦弱无能的可怜虫,曹操、曹丕父子将其视为行尸走肉,玩于股掌之中。曹操死曹丕继位,曹丕早欲代汉称帝,胁迫刘协禅让退位。公元220年,刘协在繁阳筑起禅让台,将玉玺大宝奉与曹丕,是为魏文帝,曹丕为昭示曹魏新朝千秋伟业,繁荣昌盛,改繁阳亭为繁昌县。

  曹魏王朝只存在四十六年,便被西晋王朝所替代。西晋也存在着深刻的政治危机,司马氏家族内的八个兄弟、叔侄,为争夺这顶皇冠,将个好端端的中原大地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漂杵(史称八王之乱)。瑯琊王司马睿听从王导的意见,以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为名,有意避开家族的血腥内讧,而在长江流域再造政治军事中心。中原士族为躲避战乱,合家合族,以至整个县、整个州的迁徙江南。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南京)称帝,是为东晋。繁昌县就是在这次大迁徙中流寓春谷县的。

  司马睿称帝后遇到的棘手问题是,流寓江南的中原士族和江南士族的利益冲突。为维护中原士族的权益,司马睿采取王导的意见,实行侨置郡县的制度,即在春谷县侨置繁昌县,春谷、繁昌并立,两县无隶属关系。据清道光六年《繁昌县志》所记,繁昌县治所在芜湖县陶辛圩。自此,繁昌县名在江南肥沃的土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但是,彼繁昌并非此繁昌,其侨置地多在现今芜湖县。“南唐以后,仍其名不改。其实晋时侨立之繁昌县地,今已并入于湖。今繁昌县地,则汉春谷县旧壤也。于湖即今当涂县。”

  东晋咸和二年,即公元327年,因鹰扬将军苏峻、平西将军祖约拥兵作乱,天下兵连祸结,荡析离居。百姓为了生存,又举家举县向江南迁徙。据《晋史》记载,公元329年,江南因侨立淮南郡,辖有繁昌、春谷、定陵三县。定陵即是今河南舞阳地,斯时侨立于“春谷、繁昌间,……繁昌于襄城郡(侨置郡,作者注)下,春谷仍属宣城,定陵别属淮南。……今定陵旧治已不可考”。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即公元383年,改春谷县名为阳谷县。东晋安帝义熙九年,即公元413年,阳谷县并入芜湖。二十年间,春谷易名,接着省并。自此往后再无春谷。

  梁武帝天监元年,即公元502年,在原春谷县地设置南陵郡,郡治所在赭圻(今芦南赭圻村)。隋开皇九年,即公元589年,废繁昌县改南陵郡为南陵县,县治所仍在赭圻。公元742年,唐玄宗李隆基征诏李白,李白求仕心切,异常兴奋,回到南陵家中,写下激情洋溢的《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千年的沧海桑田,今天恐怕谁也不知道李白的南陵的家,究在今南陵还是今繁昌,但是,据清道光六年《繁昌县志》记载,唐贞元年间(785—805),李白的后裔李晕与王翀霄、陈商于马仁山筑室讲学,并且赋诗曰:“学道已曾忘世味,避人何用住山深。生平只有天相谅,笑揭灵台对马仁。”由此多少给我们传递了联想的信息。

  南唐升元年间(937—943),由南陵县划出延载、金峨、灵岩、春谷、铜官乡,复置繁昌县,县治所在延载乡(今新港镇)。自此,繁昌才名至实归,存世至今。然“南唐复置之繁昌,亦非旧繁昌地矣。”何谓“旧繁昌地”,当指侨置之县,即县治在芜湖陶辛之繁昌。“东晋时侨立之繁昌县,其地入今芜湖县。”(以上引文均见清道光六年《繁昌县志·舆地志》)。

稿件来源: 繁昌周刊

编辑: 刘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