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谱写繁昌战歌
2011-06-20 11:08:55
在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的目光再次深情回望: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在富饶美丽的春谷大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战之歌。虽然战火硝烟已经散去,但他们的英雄业绩永载史册,那些为人类自由、民族解放而牺牲的英灵永垂不朽。
![]() |
谭震林(右一)与新四军领导合影 (杨华 摄) |
而最让繁昌人民深切怀想的,是新四军第三支队在副司令谭震林亲自指挥下,与日军浴血奋战,取得五次繁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歌颂繁昌保卫战胜利的歌曲《繁昌之战》,一时唱响大江南北。 繁昌是皖南抗日前线的一个重要前沿阵地,既是皖南东战场的前线,又为第三战区的屏障,是沟通南北交通的一个要隘,素有“皖南门户”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日本华中派遣军为维护长江的交通运输,不断增加兵力,增设据点,多次进犯繁昌城,并且以空军配合地面作战。 1938年1月,谭震林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员,主持工作。虽然他的正式职务是副司令,但是部队里的干部战士,地方上的名流士绅,以及驻地附近的老百姓,都亲切地叫他谭司令。这位当年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被称为“第一个赞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人”,曾担任过中共湘赣特委书记,坚持闽西南3年游击战争的红军名将,在繁昌这块土地上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展示了他具有政治家的战略眼光和超卓的军事指挥才能。 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抗日部队。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1938年12月26日,日伪军趁第三支队刚刚进驻铜繁地区立足未稳之时,向赤沙的中分村发起进攻。在谭震林的领导和指挥下,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第三支队占领中分村附近的岭头等高地,打退了敌人,迫使日伪军退至青山嘴后向三山败退。第三支队趁势收复了日伪军占领的繁昌县城。这是谭震林所率第三支队驻守繁昌的第一次战斗,战斗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初露锋芒,揭开第三支队保卫繁昌一系列战斗的序幕。 在随后的一段时期内,日本侵略军都是把进攻的目标对准繁昌县城,及其附近的第三支队指挥机关驻地,妄图把立足未稳的新四军一举消灭或赶出繁昌,铲除游击区,控制沦陷区。第三支队在以后的驻守繁昌期间,坚持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广泛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大力组织抗日群众团体和农民自卫武装的基础上,一面坚持正面防御作战,一面派出小股部队,深入敌后,与游击队相配合,分散出击,打击日军,袭扰其长江运输船队。两年间,三支队在繁昌与日军的战斗就有近200次,其中有五次规模较大的保卫繁昌的战斗,先后毙伤日军少佐以下800余人,取得了“繁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 |
革命后代追寻老一辈光辉足迹 (杨华 摄) |
面对新四军第三支队的赫赫战绩,当时日军侵华派遣军总司令不得不哀鸣:“唯共产党军乃皇军之大敌。看来要在共产党军手中夺取繁昌城是不可能的。”新四军军部主办的《抗敌报》,为此发表了题为《保卫繁昌屏障皖南的伟大胜利》的社论。军部通报表扬了第三支队全体指战员。国民党第三战区也在全军通令嘉奖。在中分村召开的祝捷大会上,国民党繁昌县长代表政府向谭震林副司令献了“保障繁阳”的锦旗。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演出了大型话剧《繁昌之战》。为纪念难忘的繁昌保卫战,由新四军军部的曲再之、吴强作词,何士德谱曲的《繁昌之战》歌曲,从此响彻大江南北,给全国抗日军民以极大的鼓舞。
谭震林和新四军三支队的丰功伟绩深受人民缅怀。中分村老支书徐友托和退休的村小校长徐孝旺,以及中分村的热心村民,从2004开始收集谭震林将军资料。先后筹资40万余元,开发“新四军三支队司令部旧址”、“谭震林将军旧居”、“新四军抗日将士烈士墓”,形成充分体现新四军三支队在皖南抗击日寇的特色红色旅游景区,并成为安徽省红色旅游线路。2007年,孙村镇中分村村民自发筹集资金恢复了“谭震林将军故居”和原新四军三支队司令部旧址。园中收集展出了谭将军早年生活历史照片40余幅,配有谭将军生平简介等展板资料。每到节假日,有很多学校组织学生来此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汪春水)
稿件来源: 繁昌周刊
编辑: 刘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