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轿行

2010-05-07 08:13:03

  解放前的繁昌,只有一条由芜湖经过繁昌到青阳的芜青公路,全县四乡八镇都是羊肠小道,崎岖曲折,高低不平,陆上来往,全靠步行,如遇天阴久雨,泥泞没径,真有“路上行人欲断魂”和“行不得也”之苦。

  有钱人是不肯走路的,因此轿子和轿行,就应运而生。当时新港镇便有轿行之设。轿行雇有固定抬轿人,备有轿子,如有人要坐轿外出便到轿行去雇轿,抬轿人有了主雇便很快地扛着轿子来了。这些抬轿人,都是城镇贫民,他们无钱经商,无地务农,全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坐轿子的当然是有钱的富户和各级官员了。

  乡里的大户多自备有轿子,抬轿子的人,由雇用的长工充任,有事出门,或游山玩水,坐轿就更为方便。

  抬轿的人,在长期劳动实践中,丰富了抬轿经验。抬轿的时候前后两人,步伐要一致;换肩时,要同时进行,否则,轿子就颠簸倾侧,抬轿人肩上吃苦,坐轿人也不舒服。

  轿子是用竹子制成,高约6尺,中有横板为坐位,上有轿顶、周围用黑或兰布围着叫做轿衣,人坐其中,夏天烈日不会晒进来,尺管抬轿人汗流如雨,而坐轿人,因行进时有自然的迎面风,还是凉爽的。雨雪天气,坐轿人也不顾增加轿子的重量,全身用絮或毛毯子裹着,两脚踏在火炉上,也不觉寒冷。只是苦了抬轿人,他们在过度疲劳时,也常常发出“穷人真正苦,肩膀当大路”无可奈何的叹息声。

  轿费不是固定的,看天气好坏及路途远近,临时决定的。越是雨雪天,轿价愈高,因为付出的汗水辛劳更多。抬轿力资由轿行老板结算,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拆帐,这中间,抬轿人又要受一层剥削。不过,每次出勤,坐轿人给的酒钱和草鞋费,都归抬轿人自得。他们终年奔波在全县各条道路上,不管天阴雨雪,抬着轿子行路,是最辛苦的一种行业。(李应凡)

稿件来源: 《繁昌文史资料》

编辑: 刘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