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谭震林夫妇在赤沙的岁月
2009-12-30 15:48:54
谭震林同志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他出身于工人,早年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参加了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在抗日烽火硝烟中,谭震林率领新四军第三支队战斗在皖南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中华民族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2006年10月14至20日,谭震林的小女儿谭胜远不远千里来到繁昌,来到谭震林将军生前战斗过、也是谭震林与谭胜远的母亲相遇结婚的地方———孙村镇赤沙搜集资料,为拍摄谭震林将军影视作品提供素材。记者在跟踪采访的过程中,时时感受到谭震林将军(当地群众因他当时是新四军三支队副司令便一直称他为谭司令至今)不平凡的人生,众多当年与谭司令有过交往的村民清晰地如数家珍般提起他和夫人葛慧敏(当时化名田秉秀)在赤沙的战斗和爱情故事。
黄祖发:谭司令救我们脱离苦海
黄祖发,79岁,孙村人,血战塘口坝的目击者。老人回忆说:1939年11月14日,有几百个日本兵向繁昌以西的赤沙滩塘口坝进犯,我家就住在那里。塘口坝依山傍水,两侧山峦起伏,向北经梅冲可到孙村,占据它可西控黄浒,东扼赤沙,并能对驻在西南狮子山国民党114师构成威胁。那天夜里老人一夜不敢睡,到处是枪声,天亮时也不敢出门,我躲在家里从一墙缝里往外看,发现好多日军在向塘口坝西北的金丛山、九龙石上冲,我亲眼看到两个鬼子扛着一挺机枪从他门前路过。不久就看到谭司令的战士从山上冲下来与鬼子拼刺刀,那刀光闪闪,血肉纷飞真让人害怕。敌人不时惨叫,我亲眼看到鬼子在不断地增援过来,敌人不时地冲上去又被打下来,到了傍晚时,鬼子在后撤,他们有的把同伙尸体扛走,有的干脆放火焚烧掉,更可怕的是,有的鬼子竟然用刀把死去鬼子的头割下带走,那真太恐怖!以前听说鬼子没人性,亲眼见到后,我真相信了,我们村里人对谭司令感激得不得了,如果不是他们来阻挡日本兵入侵,指望国民党川军来救我们那是不可能的。
徐肖人:谭夫人引领我们翻身做主人
徐肖人,女,赤沙人,初中文化,87岁,时任乡妇抗会(妇女抗敌协会)主任。以下是她的深情回忆:一九三九年,日本鬼子来到繁昌,我家被迫从县城迁到本县赤吉乡(原赤沙乡)张村张志爽家中居住。有一天我家来了三位女战士,她们一律穿着整齐的灰布军装,头戴军帽,腰扎皮带,缠着裹腿,脚穿草鞋,背着斗笠,个个步履矫健,英姿飒爽。年龄小的一位,只有二十来岁,名叫田秉秀。她是领队,她动员我:“听说你是一个失学青年,现在祖国正处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全国人民正奋起抗战,你守在家中作何感想?这里离中分村很近,只隔一座白杨岭,我们特来邀你到我们那儿去配合搞抗日宣传,你同意吗?”
当时,我已有十八岁了,听了田同志的话心里很激动,这些军人把我们农民当作人看,说话温柔,接着又听她说了许多抗日救亡的道理。我心想,她也是个女的,能千里迢迢到我们这里来抗日,我为什么不能呢?于是,见面的第二天,我就随着她一道到群众中去做民运工作。之后我们走遍了赤吉乡的大小村庄,开展思想工作。工作中,她把我当作她的妹妹,要我叫她姐姐。
田秉秀有一次听说有军队在抓壮丁,没有青年男子的农家可花钱买壮丁。她疾恶如仇,对这种行径非常痛恨,当即从口袋里掏出水笔和笔记本,打开铺在膝盖上,快速写出《送郎去参军》歌词:
女唱:□送(啊)才郎,送到大门外,一出门就看见张灯又结彩,奴有心挽手把才郎叫,军号响,总司令来,说不出心里话(呀儿哟)。
□送(啊)才郎,送到七里亭,抬头见一队队抗呀抗日军,看他们样儿多威武,战场上,打胜仗,不放那鬼子兵(呀儿哟)。
□送(啊)才郎,送到军营前,尊一声小英雄,勇敢上前线,后方的工作我来担承,家里的事莫挂念,直向那敌人冲(啊儿哟),民族(啊)解放再团圆。
这歌词唱出了百姓心声,宣传效果很好。
田秉秀和宣传队的同志,教唱革命歌曲和表演文艺节目。当宣传工作有了一定的效果后,田秉秀组织起了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猎户队、儿童团、民兵营等人民抗日团体。引导男女老幼、工农商学一起投入到抗日高潮中去。乡妇抗会成立后,田秉秀同志动员我任主任。妇抗会的工作,除了配合青抗会搞文娱宣传外,主要做军属优抚工作,募捐和安排军属生活,使她们安心生产;其次是发动妇女做军鞋,替部队缝衣服。部队用黑白平布裁好的便衣褂裤,分配给妇抗会员缝制,有时还组织起来到附近驻军处帮助洗被褥、衣服。在田秉秀协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收到军鞋一百余双,缝成褂裤五十多套。一些心灵手巧的姑娘和嫂子,还在鞋帮上用五彩线绣上许多革命口号,如:“穿上军鞋,多打东洋”、“抗日救国,保卫家乡”、“行军前进,抗日必胜”等字样。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宣传,赤吉乡的劳苦青年都纷纷参加新四军,扩大队伍和加强了新四军的战斗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徐友德:抗战奇迹让赤沙名扬天下
徐友德:男,82岁,赤沙人,退休教师,时任繁昌前沿儿童抗敌歌咏团副团长。老人回忆道:1939年11月至12月21日,日军对繁昌进行了5次进攻,进行了著名的“激战峨山头”、“血战塘口坝”战役。5次繁昌保卫战的胜利,先后打死打伤日寇2000多人,彻底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入侵皖南打通皖赣线的阴谋。
繁昌保卫战结束后,1939年12月下旬在中分村举行了“国际性”的祝捷大会。
为了感谢三支队指战员英勇杀敌,保卫了繁昌,驻八分村的国民党繁昌县政府,号召全县各界人士慰劳抗敌有功的新四军。商抗会、青抗会、妇抗会、农抗会的代表,高擎各抗敌协会献的锦旗,敲锣打鼓,热热闹闹送到中分村。
最引人注目的是来了一批说“洋话”的外国人,其中有40个人是吹那大洋号的,听说这些乐队是从新加坡来的,专门来庆祝繁昌抗战胜利的。祝捷大会会场设在中分村栗树林里的广场上,场上搭了一座很大的主席台,参加祝捷大会的三支队指战员,个个武装整齐,高唱《繁昌之战》歌,踏着坚定而整齐的步伐进入会场。数千人在台下排列。会场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欢呼声、鞭炮声、歌声响彻云霄。当天晚上,新四军战地服务团,配合三支队政治部宣传队公演新编《繁昌之战》大型话剧。观众一遍又一遍地鼓掌欢呼,此起彼伏,盛况空前,深夜方散。
徐崇英:见证谭震林爱情
徐崇英,男,81岁,退休工人,赤沙人,时任繁昌前沿儿童抗敌歌咏团团长。老人说,谭司令才来时是天天要和他睡在一起,因为那时是冬天,谭司令的棉被只有4斤,他时常还要深更半夜一身露水回来,所以喜欢跟“小孩屁股有三把火”的徐崇英睡,好取暖。因为关系好,徐崇英了解到许多关于谭司令的“独家新闻”。
谭震林司令员身体敦实,气度威严,沉毅果断,不苟言笑。平时身穿一身灰军服,有时也打裹腿。穿一双黑布面皮底鞋。出征时,改成长筒黑皮靴。冬天穿棉军服时外加一件黑色皮夹克。右侧的腰间插着一个小小的褐色皮套,内装“勃郎宁”手枪。
据徐崇英说,谭司令刚来时是不吹口琴的,当田秉秀来到中分村后,谭司令花了二毛六分钱现买了一把口琴,傍晚时,他只要一看到田秉秀去了小溪边洗衣,便凑过去在一棵连理的水桦树下吹口琴。当时谭司令比田秉秀大十七、八岁。他老是吹那几首歌,《插秧歌》、《流亡三部曲》、《渔光曲》。后来他吹得越来越好,时常从司令部出来,总是一面走,一面吹,往往后面跟了一大群儿童团员。有时开群众大会,他先是在台上指挥队列,等把队列站好后大家一鼓掌,他就表演口琴独奏。
那时徐崇英总喜欢跟在谭司令后面转,有时晚上谭司令带他到百米外的小店,买几块“锅巴糖”让徐崇英到一边玩去,自己去田秉秀住处。后来,徐崇英才知道那是谭司令在恋爱。不久,徐崇英发现谭司令把离住处约二里外的一个叫七星集的土地庙那儿当作约会地点,那里有一棵桕树,枝繁叶茂,如今还活着。再后来,他们就结婚了,结婚仪式,就是把两个人被子放到了一起。
谭司令率领的三支队驻中分村,军民相处非常融洽,亲如家人。驻在群众家的机关、单位及部队战士,只要一有闲空总是帮着群众扫地、抹桌、挑水及从事各种劳动。农忙季节尽管部队干部战士都很忙,也要抽出时间来替农民插秧、犁田、收割。每当调动时必将单铺拆掉,门板、条凳归还,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群众除了平时帮助部队洗衣、洗被以外,逢年过节都请住在家里的战士一道过节,但欢庆佳节可以,若要吃饭他们都婉言谢绝,说是不能违反部队的纪律,群众只好不再强求。可部队请群众吃饭,都让你推辞不得。1939年和1940年的两次春节,住在各家的机关和部队分别办了酒席,都是鱼肉荤菜,请房东全家老小都去过年。左邻右舍没有驻部队的人家,也都请去聚餐,亲密之情,胜过家人。(刘阿才)
稿件来源: 今日繁昌
编辑: 刘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