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后繁昌党组织斗争
2009-10-21 13:13:15
皖南事变后繁昌党组织斗争
1941年1月6日,国民党发动的皖南事变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在皖南事变期间及以后,新四军过江北移,国民党军队和特务组织在繁昌以南的国民党统治区“围剿”新四军和抗日群众,同时日、伪军在繁昌以北的沦陷区进行“扫荡”,并以军舰、汽艇严密封锁江面,白色恐怖很快笼罩繁昌地区。
1月6日,驻旧县的日伪军突然袭击中共繁昌县委驻地小甲滕村,县委书记罗锋不幸被捕牺牲。继后,敌后的民运工作队队员汪荣、水流、黄异,地下党员徐思勉被敌杀害,农抗会理事徐崇辉被毒打致死。县委宣传部长王振汉、平沟区委书记叶德春被捕叛变,军事部长李镛逃离,乡妇抗会主任何老奶奶被关押受刑,民运工作队队员王菁的母亲被押至刑场陪斩……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国民党中统特务到处捕杀我革命干部和群众,被杀害者有100余人;此外,还强迫我地下党员和抗日群众自首,自首的地下党员和各抗敌协会、游击队、猎户队等抗日群众组织成员共约1000余人。国民党军队和日伪军暗中勾结,到处袭击逮捕残害冲出重围的新四军指战员。新四军教导总队干部副指导员董南才,军教导员教育长冯达飞等5人,几经拼杀突出国民党军的重围后,遭地方民团逮捕关押在桂镇乡公所。三支队第5团的宣传科长赖少其突围到达繁昌中分村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搜捕……。
国民党繁昌县政府以“查获新四军药品”、“搜剿突围新四军零散人员”,严密侦查潜伏人员为重点,想以最短期间肃清革命力量。国民党第52师组织“铜南繁绥靖指挥所”,制定“清剿”新四军的血腥计划。国民党繁昌县政府组织“绥靖工作队”,同时还组织“党政工作队”,配合国民党第52师“清剿”新四军和抗日武装,派遣大批特务,搜集我方情报,破坏地方抗日群众组织,强迫抗日群众登记、“自首”。
2月,第六区督察专署作出第二次“搜剿”的布置。进一步强化对我新四军和抗日武装的军事“清剿”与特务暗杀活动。强迫抗日干部和群众自首、残杀革命力量的特务活动遍及繁昌各地。
在敌、伪、顽夹击,环境极为险恶的形势之下,中共繁昌县委不屈不挠顽强抗争,将坚持斗争的重点转移到敌后。仅剩下敌前回旋余地不大的红花山区狭长的湖阳冲和敌后的小江坝到团洲一带的沿江地区。这是我党坚持与敌伪顽斗争的常驻地,也是皖南事变后经过不懈的艰苦斗争,能成功坚持的地方。
新四军回师繁昌第一仗
1941年3月下旬的一天,刘全、徐绍荣、袁大鹏先期渡江,在繁昌的便兴洲一百步上岸。中共繁昌县委军事部长金涛带领一支小部队在江边迎接了他们,天亮前顺利到达红花山区。杨采衡、何志远带领的队伍,过江后天已快亮。由于白天不能冲过敌人的封锁线,于是就在小龙塘村隐蔽下来,准备天黑后赶路去红花山区。
刚吃过早饭,地下党传来情报:三山据点的一小队日军有10多人下来“清乡”。尔后,群众不断报告,敌人越来越近。杨、何将部队一分为二,一部隐蔽在村里,以房屋作依托作好伏击准备;一部撤出村庄,埋伏在油菜田里。
下午三、四点钟,日军像瞎子一样向小龙塘村走来。待日军走到村中,我军突然用猛烈的交叉火力射击,埋伏在田里的部队从侧翼出击,不到一个小时,除1个逃跑外,其余全歼。其中日军小队长被击毙,缴获轻机枪1挺,三八式步枪10余枝。我军除消耗一些弹药外,毫无损伤,打了个胜仗。此次战斗,是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回师繁昌的第一仗,旗开得胜,大大鼓舞了皖南人民的抗日斗志,同时为重建皖南抗日根据地打下了重要基础。
最早的繁昌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5年4月,繁昌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南繁芜行政办事处同时撤销。这是整个皖南在抗日战争时期两个县级民主政权之一。县长江干臣,南、芜地区设督导处,属年初建立的皖南行政专员公署领导。繁昌抗日民主政府辖有高安、保大、保兴、孙村、黄浒、新林、工山等七个区政府,它象征着繁昌抗日根据地已经发展到最高阶段。此时,是繁昌抗日根据地行政管辖区域范围最大的时期。南陵、芜湖大约各占其全县的三分之一,繁昌约占全县的百分之九十,整个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人口约32万人,真正形成了以繁昌为中心区的南繁芜抗日根据地。
(县党史办供稿)
稿件来源: 今日繁昌
编辑: 刘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