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揭秘:五华山与明建文帝下落之谜

2013-07-12 15:08:12

○五华山上的千年古道
○相传为地藏王的大脚印

  ○禅意五华山

  明朝统治中国近300年,而在这么多年中,发生了不少事情。而这当中,留下最大疑案的应该要算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谜了:被杀、出家,还是到了国外……不过有人研究指出,建文帝下落之谜可能与繁昌境内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五华山有关;可别小看了这五华山,它还和地藏王有关:当年地藏王来中国时,并不是直接来到九华山,而是先到了五华山,打算以此作为道场的……

  一“先有五华,后有九华”一说从何而来

  不少人知道九华山,但你知道五华山吗?和不少人一样,当第一次听到“五华山”这个地名时,我们非常好奇:还有这地方?甚至在见到五华山的“当家人”之一郝军时,我们依然一脸疑惑。“其实,五华山的历史可悠久了,杜牧在《江南春》中写到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就包括五华山上的隐静寺。”郝军说。

  在郝军的介绍下,我们终于慢慢揭开五华山神秘的面纱。

  五华山位于繁昌县境内,古称隐静山,有碧霄、桂月、鸣罄、紫气、行道五座主峰,故又名五峰山,最高峰海拔289.5米。这里山势逶迤,群峰竞秀,溪流潺潺,晨钟暮霭,幽静而宜人。

  说到五华山,首先要说的必须是山脚下的隐静寺了。大诗人李白就专门为隐静寺作诗:我闻隐静寺,山水多奇踪。岩种朗公橘,门深杯渡松。道人制猛虎,振锡还孤峰。他日南陵下,相期谷口逢。

  这隐静寺到底建于何时呢?据传是南朝宋时神僧杯渡所建。传说中的杯渡,不知其姓名,因“常乘木杯渡水”故称为杯渡。在民间传说中,杯渡是一个与济公有些相似的神僧,他“不甚持斋,饮酒噉肉”,“不修细行,神力卓越”。相传其建寺时所需要的木、米、盐、酱等都是从五华山的泉池中所出,并且“取之不竭”,可见他的神力。禅寺修好后,至今木池里仍然能隐约看到飘着的半截木头,只是再也取不出来了。“不过,从李白那首诗可以看出,隐静寺形成肯定早于南朝,不然晋代高僧道朗怎么会去岩上种‘橘’?”文史学者强成水这样分析。

  其实,强成水更认同另一种说法,即隐静寺是“杯渡禅师栖隐地”,也就是杯渡的道场。“新版《繁昌县志》采信这一观点,现代考古也验证了这一说法,五华山开发过程中,曾挖掘出大量的残砖断瓦,据文物部门考证,许多出自南朝,说明那时的隐静寺已初具规模。传说当时从山门处到隐静寺,沿途近10华里,庙宇林立,香火旺盛。”

  那么,地藏王金乔觉又是如何来到五华山的呢?

  原来,生于新罗国王族的地藏王金乔觉,在唐高宗永徽四年24岁时出家剃发为僧,后来到中国修炼佛法。地藏王刚来中国时,从东往西一路走来,当时五华山的佛教已经名声很大了。因此,他先来到五华山,想选这里做他参禅说经的道场。

  在五华山呆了一段时间后,忽然有一天,地藏王在定中看见远方有九座莲峰高耸,祥云弥散,更适合做修行的道场,于是就动身去了九华山。“他是从五华山一步跨到九华山去的,九华山的拜经台可以看到他的一只脚印,而在我们五华山,也留有一个脚印,和九华山的脚印刚好一左一右。”郝军为我们比画着说。

  在当地,我们还听到村民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相传地藏王到五华山时,他坐在一块石头上,觉得此山风水甚好,是块宝地,就打算在此山修行。于是,他环顾四方想数数有多少个山峦。他数来数去只有99个,于是,他长叹一口气,“怎么只有99个,如果有100个成整数就更好了。”这话被在一边休息的放牛娃听到了,他笑了笑说,“师傅,你数错了,你自己身下不还坐着一块吗?加起来不正好是100个。”地藏王恍然大悟,连声说,“是,是,是正好一百。”地藏王感到很惭愧,心想我连一个放牛娃都不如,怎有脸面在此修行呢?于是他重新寻找修行之地。不久便来到九华山。

  不管是何种原因,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地藏王是先来到五华山再去九华山的。因此民间就有了“先有五华,后有九华”的说法,有人把五华山称为九华山的“姊妹山”。

  二明建文帝在五华山出家了?

  虽然现在养在深闺人未识,但改变不了五华山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年的繁华状况并不亚于九华山。因此,漫步五华山,随地都有名人印迹,随处都有名人故事……而这些故事中,我们发现,不少都和明朝有关。

  相传,当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他在京都南京修筑了大城墙;城墙造好后,将太子带着去参观。结束后,他问太子:“城墙造得好不好?”太子说:“城墙造得好虽好,就怕紫金山上架大炮。”朱元璋听了,没有回言,仅买了一个橘子给他,叫他吃掉。而后,就打发他回宫去。朱元璋夫人马氏问儿子:“父皇带你出宫做什么去了?”太子说:“去看了城墙。父皇问我城墙造得好不好,我说,好虽好,就怕紫金山上架大炮。末了,他买个橘子叫我吃了,就让我回来了。”马氏一听,大惊失色。对儿子说:“你赶快出宫,逃命要紧!待你父皇回来,你就没命了!他问你的话,是想讨你口风的吉兆;你应该说‘这是巩固千秋万代基业’之类的好话,怎么说起‘紫金山上架大炮’的话来?他买橘子给你吃,是要剥你的皮,抽你的筋了。你赶快逃命去吧,逃得越远越好!”太子听了,也慌张起来,带了些银两做盘缠,骑了匹快马,只身出中华门往南逃来。

  朱元璋回宫问太子何在?马氏说不知道;朱元璋问太子身边的人,被告知:只身骑马出中华门去了。朱元璋立即发出一千御林军,往南门追赶,想把太子追回来。

  一天过去了,太子夜里到了繁昌县的一个大山头上躲了起来。追兵也到了离这里仅一公里多路的大山头上驻扎了下来。由于当时五华山闻名遐迩,第二天,太子放弃了马匹,徒步向五华山跑来,他想皈依佛门。可是,御林军穷追不舍。太子眼见跑不了,于是在马头街南头的一座桥下躲避了起来。这一千御林军从桥上经过,前面不见了太子,派人到桥下观看,也没有看到太子,便耀武扬威地向五华山寺庙开来。

  当家长老见来了这么许多官兵,以为庙里哪位和尚犯了国法,官兵前来围剿庙堂。为了保全众和尚的生命,他立刻解散了和尚,焚烧了庙堂。御林军赶到五华山庙前,见到的只是一片灰烬,没有找到太子,只好无功而返。

  后来,人们把太子曾经躲藏的山头叫“朱伏岭”;将御林军曾经驻扎过的山头叫“千军岭”;将太子曾经藏身的小桥,叫做“隐龙桥”。太子的妃子后来远道寻找而来,在隐龙桥以西的小石桥上踩下了两只脚印;这座小桥就被人们称为“娘娘桥”……

  有明一朝,近300年。至今留给人们最大疑案的要算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谜。而这件事相传也和五华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建文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朱元璋死后即位。镇守北平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以“靖难”之名发起逼宫之战,经过三年多的战争,终于攻下南京,但之后建文帝却下落不明,有说逃到外地为僧,有说出逃到海外。朱棣登基后,派人在全国各地寻找建文帝下落,据说让郑和七下西洋也是为了寻找传说逃到海外的建文帝。而在繁昌的民间传说中,就有建文帝出家隐静寺一说。

  “除了传说之外,县志中还记载有相传是朱允炆的一首诗《流落江湖》,重要的是,清人古传诲曾为此事定了一篇《谒永乐太子墓》,是个很好的证明,因为在那个时代,古传诲不会像现在各地为了经济利益而争名人吧。”强成水说,“我觉得这不全是空穴来风,对于历史上关于建文帝出家隐静寺的传说,我们应该多做些考证。”

  当然,除了李白、明朝朱氏家族外,在我国历史上,特别是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苏东坡、梅尧臣、张孝祥等,也都为隐静寺写下了传唱千古的诗篇。

  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可以说是五华山的常客。梅尧臣是宣城人,离五华山应该说很近,他一生不得志,只作过主簿、县令等小官,但在诗坛上享名很高,他与当时文坛领袖人物欧阳修是莫逆之交,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和欧阳修并称“梅欧”,写下了大量反映

  村生活和民生疾苦的诗歌。梅尧臣曾任过五年建德(今东至)县令,多年生活在皖南一带,与隐静寺驻锡高僧过从甚密,写下不少吟咏五华山隐静寺的诗,如《游隐静山》、《颖公遗碧宵茗》、《隐静遗枇杷》、《隐静山访怀贤上人不遇》等,这些诗自然清新,平易而深刻,朴素而凝炼,是五华山历代题咏中的精品。

  和县人张孝祥早年随父迁居芜湖,16岁考中举人,22岁时举进士第一,由宋高宗赵构亲自擢为状元。生活于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南宋时代,张孝祥的词风豪放悲壮,淋漓痛快,充满爱国的激情。《历代繁昌诗选》收录了张孝祥咏五华山的一诗一词,尤其是《水调歌头·隐静寺观雨》抒写了诗人对隐静寺一场暴风雨的描写,表现了大自然的瑰奇壮观。上阙从山雨欲来时的“云”、“风”变幻,写到“电掣金蛇”、“雷震灵鼍”,接着便“尽泻银潢水”,下阙从天上转到地面,写“坐中客”、“看奔洪”,最后到雨过天晴,“日在五云东”。整首词笔酣墨饱,气势磅礴,一气呵成,是诗人豪放风格的代表之作。

  三“七华山”之谜

  传说地藏王来到中国寻找自己的道场时,评选标准是观山数龙脉。

  据记载,地藏王修行最先到的是芜湖赭山脚下的小九华,人称一华山,后到位于今天芜湖三山区的三华山,三山区的地名就是因为三华山而来。接着又逆流而上,经繁昌县红花尖,直至五华山,最后辗转来到九华山,终成正果……细心的读者肯定会发现,这中间独独少了个“七华山”。

  “七华山”有没有?到底在哪?是不少人在探寻的问题,不过一直没有答案。而关于“七华山”的说法,也有很多种:一说繁昌县的红花尖是“七华山”,不过,有学者考证认为,地藏王只是途经此处,并没有上山;一说今南陵境内的丫山是七华山,因为丫山正好在地藏王行进的这条线上,有人甚至去寻找丫山上是否也有地藏王的大脚印。不过,这种说法似乎也没有得到佐证;还有人说,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有意避开了……种种说法,似乎更增加了五华山的神秘感。

  时代发展到今天,五华山也正在慢慢揭开它的面纱,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据五华山旅游发展实业公司总经理郝军介绍,按照“典藏古今,禅意五华”的思想,正对五华山进行整体规划开发,一批古建筑将得到恢复。

  “明末清初著名姑熟派画家萧云从《太平山水图》中有一幅《五华山图》,在画家的笔下,五华山怪石嶙峋,悬崖绝壁。但现实中的五华山并不险峻,你们采访中也看到了。”强成水说,“五华山的魅力,应该在于以李白、苏东坡、梅尧臣、张孝祥、范成大为代表的文人墨客留下的千古诗篇;在于以杯渡、达观、怀贤等一代又一代高僧开创的佛教文化;在于以建文帝、暹罗太子为典型的难解之谜……”    程堂义  徐子健  文 吴芳  摄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