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繁昌建筑文物

2011-07-19 17:25:32

  繁昌历史悠久,地理环境优越,先人在这片热土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一座古民居、一座古塔、一段古城墙都代表着一段历史,反映了社会的沧桑变化,现就繁昌地表文物择其重点加以简介。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杨华摄)

  板子矶明塔、黄公阁

  板子矶位于荻港镇北一公里,兀立江滨,地势险要,历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吴楚关锁”之称,又是历史上的“繁昌十景”之一。

  据《繁昌县志》记载,“三国至清代著名戎事,十之八九发生于此”。春秋时期,著名的吴楚之间“鹊岸战争”就发生在这一带。三国时期,板子矶为东吴的军事要塞。《资冶通鉴》记载,南朝宋、齐、梁、陈为争夺这一战略要地,多次发生大规模的战斗。

  明万历四十年,知县邓一儒为增添板子矶之神韵,在矶顶建砖塔一座,塔原有七级,雄踞矶巅,颇有气势,但现存仅二级,残高9.6米。塔为四门,六面三额,内部雕塑主要为佛教人物,集科学、宗教和艺术价值于一身。

  清嘉庆年间,知县洪占鳌为纪念抗清英雄黄得功,在板子矶畔建“黄公阁”。并立纪念碑一块,记载了黄得功英雄而悲壮的一生。

明塔(欣闻 摄)

  桃冲日式大楼、碉堡

  桃冲日式大楼座落在桃冲矿区内,现为桃冲铁矿厂部。日式大楼建于上世纪20年代,为二层砖混结构,体现了日式建筑风格水平。

  碉堡位于厂部大楼后半山腰上,碉堡为石块垒砌成六边形建筑,高约近6米,分为两层。底层每面有二扇形枪眼,上层每面有一方形窗,平顶。碉堡保存完好,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证。

碉堡

  赭圻古城和古民居

  位于荻港镇赭圻村,这里三面环山,风光秀丽,古城即位于群山合抱的袋状冲地,古城垣基建于此。现存城墙基分为二段,东段长18米,西段长78米。东晋时,大司马恒温择赭圻筑城而为军事要地,唐为南陵郡治。

  赭圻古城两条山冲均分布有若干明清古民居群,尤以凌姓祖居地为特色。古民居顺延山势,错落有致,绵延数里,颇为壮观。从保存下来的数幢建筑结构看,总体上呈现了徽派文化建筑风格。

明清古民居群(徐繁 摄)

  城关夫子庙

  始建于明代天顺元年,距今已有546年的悠久历史。尽管经历数百年风雨浸蚀,目前夫子庙仍雄风不减,气势犹存。

  据史料记载,城关夫子庙原是一座规模宏伟、布局严谨的古建筑群,是安徽沿江地区不可多得的古建筑群体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城关夫子庙屡遭劫难,目前,夫子庙仅存大成殿及内泮池。

  现存的大成殿是孔庙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大成殿结构巧妙,做工精细,其屋顶采用古代建筑中规格较高的式样———重檐歇山式,翼角腾空,鳌鱼对峙;建筑装饰极为华丽,采用了雕刻、彩绘并举的手段;在建筑风格上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其在建筑手法、装饰形式上具有明显的繁昌本土风格,是集绘画、雕刻、装饰、建筑等艺术于一体的古代建筑。

夫子庙

  隐静寺

  位于平铺镇五华山南麓,相传南朝杯度禅师挂锡于此。唐代建寺,规模宏大,号称江南第二禅林。唐代李白、宋代梅尧臣等历代文豪游于隐静寺皆有诗文留后。寺庙历经修复,太平天国大毁一次,光绪年间重修,现仅存瓦房八间,檐前“隐静禅林”斑驳可辩。

五华山寺庙

  新 桥

  新桥位于县城西郊柳墩村境内,新桥横卧峨溪河上游,自古为县城西行之通道。桥以石块堆砌,成拱形,长近10米,宽3米。是我县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桥。

新桥(徐繁 摄)

  章家 祠堂

  位于孙村镇前村东,祠堂南北座向,为前、中、后三进,虽经破坏,但基本格局比较完整。木雕构件以圆雕、透雕等技术手法,展现图案丰实而细腻,是目前我县唯一保存完整的祠堂建筑。(徐繁 黄柏挺)

章家祠堂

稿件来源: 繁昌周刊

编辑: 刘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