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五彩缤纷的繁昌灯会

2010-11-18 15:59:22

  繁昌县自古即有玩灯的传统,群众以这种形式喜庆丰收,祈求丰年。一般在初三左右兴灯,正月十五圆灯。玩灯以村落或一姓为单位,群众自发集资组合。每年上元时节,各式龙灯、罗汉灯、马灯、狮子灯等进城下乡,穿村过户,拜亲访友。迎送吉祥,鞭炮鼓乐齐鸣,彩旗花絮缤纷,入暮夜晚,近村远野,灯火闪烁,各种彩灯,时隐时现,五光十色,颇为壮观。

  三山、峨桥一带盛行“虾子弓灯”也叫“板龙灯”,按龙身弯曲,每板一弓,蔑扎纸糊,上画龙鳞花卉,每板之间插有“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彩旗,最长的有107板,一般是两条老龙、一条小龙(也称子龙)。1996年,为庆祝三华路通车,三山磨山村的三条龙灯表演,吸引远近两万多人前来观看。1999年底,在全县迎接新世纪晚会上,峨桥大桂村98板、数十米长的龙灯表演,让数万观众领略了“江南第一茶市”的风采。

  新港、黄浒、城关等地区流行花灯,灯身不长,但制作精巧细腻,龙头龙身有纸扎的历史故事及各色花卉,图案绚丽多姿,行进时,前有“旱地行舟”、“蚌精”、“玩云”、“花棍”等杂耍,后伴有唢呐、管笛等吹打乐器,演奏各种曲牌,煞是喜庆。

  龙灯中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新发掘的“十节藕灯”,它出自原浮山丰圩村强汪自然村。灯用竹篾、布、纸、木板等材料所制,共两条龙,每条龙5节,造型精美,图案别致。该灯最大特点是节节不相连,每节形状酷似莲藕,故称“十节藕灯”。耍这种灯技巧性很强,要求舞灯人动作娴熟配合默契,将互不相边的“十节藕”舞成腾云驾雾的两条龙,夜间龙身内烛光映出灯身美丽的图案,翻腾之间,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相传古时遇荒年,一塘莲藕救了一村人命,为感激莲藕而穿“十节藕灯”,以示纪念。

  孙村镇九连村卧龙墩的狮子灯会独树一帜,已有千年历史。该狮是按卧龙墩的地形而制,篾扎纸糊,浑身黑色,头部有金色“王”字。卧坐时,两眼炯炯有神,似有震天撼地之威。舞动时,似有腾云驾雾之势。狮身长3.5米,高1.5米,配有12担花篮和20块“玩云”随从演出,深受群众喜爱。

  荻港镇历来有舞龙的传统,而该镇的华龙水泥有限公司的两条滚龙则别具一格。龙身全长18米,高1.05米,丝绸制成,色彩绚丽斑斓,表演按8节套路进行。舞龙时,高举龙灯似巨龙腾飞,首尾相连似蝴蝶盘花,舞出的造型似高塔盘旋,又如“中”字熠熠生辉,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腾飞。而其中舞动一条滚龙的却全是女士,这两条龙曾舞到上海,参加上海庆祝香港回归活动。

  至于流行于三山、中沟一带造型奇特的罗汉灯,黄浒一带千姿百态的马灯,以及繁阳、荻港、三山一带的高跷灯,更是各具特色,惹人喜爱,可惜近年已不多见。深信随着经济的发展,灯会这一民间艺术的奇葩一定会开得更加绚丽。(陈运松)

稿件来源: 繁昌周刊

编辑: 刘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