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喜和他的喜红黄梅戏剧团
2009-10-19 15:59:06
近日,繁昌县民间剧团———喜红黄梅戏剧团团长徐长喜,特意带着他的剧团从外地赶来为“娘家”———峨山镇象形村的村民演戏,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
现年44岁的徐长喜很小的时候就喜爱黄梅戏,常在田间地头边走边唱。但那时唱戏的被称为“戏子”,在社会上属于“下九流”的行当,因此,他的父母不允许他唱戏。但徐长喜不顾父母反对,初中毕业那年瞒着家人报考了南陵县麻桥剧团,没想到这一试,他竟考上了。在剧团当演员期间,他一心一意扑在戏曲事业上,所演的剧目还在芜湖市戏曲比赛中拿过奖。可7年后,由于电视机、录像机的普及,剧团受到冲击,不得不解散。徐长喜又回到老家,和同剧团的李小红结了婚,并改行办了一个灯泡厂。两年不到,他又被调任象形村村委会副主任。这段时间,对戏曲一往情深的他又重新点燃了对黄梅戏的激情,决心办一个自己的剧团。2000年,徐长喜与妻子商量,并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筹款2万元正式办起了小型剧团,用他和妻子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取名叫“喜红黄梅戏剧团”。几年来,他的剧团先后去过江苏、江西、浙江农村为群众演出,演出300多个传统剧目,演出场次达3000余场。不仅名气越来越大,还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剧团也从当时的2万元起家发展到现在拥有10多万元设备和20余名演职人员。
像孙悟空有了火眼金睛不忘“炼丹宝炉”一样,徐长喜对家乡的养育之恩念念不忘,对乡亲们的文化生活情况格外关心。这几年,家乡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特别是盼望徐长喜能带着他的剧团回村子演出。乡亲们的心思徐长喜最理解,今年5月下旬,当他得知乡亲们有这个想法时,非常高兴,千里迢迢专程赶来为乡亲们演出。
这次回乡徐长喜带来了20余本戏,有喜剧,也有悲剧,多数是反映乡风民风的,内容健康向上。如揭露“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的,都是群众喜欢的传统戏。
笔者采访的当天,他们的演出已是第六场了。下午5点多钟,戏台上的音响、灯光布景都准备的差不多了。演员们有的在化妆,有的在练嗓子,还有的在走台步,忙得不亦乐乎。第六场上演的《泪洒相思地》引来满场村民观众。这场戏反映的是古时候一名苏州才子到杭州读书,巧遇一位小姐互相产生爱慕之情而私下配婚、生子的爱情悲剧。台上演的逼真,台下看的欢心。村民们有的合坐一条凳子,有的骑在摩托车上,还有的干脆就坐在沙堆上。一位86岁的徐时礼老人观后高兴地说,他就喜欢看大戏。像他们这把年纪的人平时出门看戏不方便,只有在家门口看。这次徐长喜把戏送到村头,他们有了娱乐,心里真快活!
目前,徐长喜的剧团已为家乡群众演出10场。徐长喜打算过几天还去周边的几个村再演几场,他和他的剧团要把这传统古戏演得一场比一场好。 (艾云龙文 杨华摄)
稿件来源: 今日繁昌
编辑: 刘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