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2020·四月:部署三件大事
2020-05-11 14:37:04
【学习进行时】赴地方考察调研、主持多场重磅会议、频繁开展“电话外交”……4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活动围绕部署3件大事密集展开。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为您解读。
1次地方考察,7次重要会议活动,24次致电致信………4月,习近平总书记的日程紧紧围绕部署3件大事进行。
大事一:周密部署疫情防控“常态化”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在湖北人民特别是武汉人民积极参与配合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在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习近平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作出新的判断。
经过举国上下艰苦卓绝努力,现在已经渡过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最困难的时期。4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前,同全国各地各族人民一起,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
然而疫情尚未结束,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绝不能有半点懈怠。下阶段要怎么干?习近平反复强调的一个概念非常关键——“常态化疫情防控”。
在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巩固重点地区疫情防控成效。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在给武汉东湖新城社区全体社区工作者的回信中,习近平强调,关键是要抓好新形势下防控常态化工作,勉励他们发扬连续作战作风,为彻底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再立新功。
17日,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强调,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因时因势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并切实抓好落实。
20日至23日,习近平赴陕西考察。在基层卫生院考察时,他强调,要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建设,把各项防控措施常态化。
2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会议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29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再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习近平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断巩固防控战果;各地要落实和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继续坚持必要的人员管控和健康监测措施,指导企事业单位和各类公共场所落实防控要求,引导群众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
从“落实”“抓紧抓实抓细”到“完善”,从顶层设计到基层一线,在习近平的指挥、部署下,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层层递进,不断深入。
病毒没有国界,不分种族,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国际社会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战而胜之。4月,习近平还同比利时、南非、俄罗斯等18位国家领导人通电通信,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表达加强团结协作,携手抗击疫情,共同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的中国主张。
大事二: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这是习近平的重大考量,也是他4月重要活动的一条明确主线。
17日,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明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这是中央层面首次提出“六保”,旨在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
会议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要不失时机推动改革,宣布了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等一系列重磅举措。
时隔2天,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要在科学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商复市,努力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在西安,习近平走上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同沿途游客亲切挥手致意,在饭庄里同顾客及店员热情交谈。
“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在听取陕西工作汇报时,习近平进一步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月底,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会议,会议强调要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把防风险、打基础、惠民生、利长远的改革有机统一起来。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参加义务植树时,习近平说:“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不断推进的时刻,我们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既是以实际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又是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抓紧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习近平强调“六稳”“六保”的用意正在于此。
大事三:脱贫攻坚“再部署”“再动员”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关键时刻,面对“攻坚战”叠加疫情“阻击战”的现实,推进脱贫攻坚任务更重,要求更高。
习近平审时度势,结合实际,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再部署、再动员,要求绷紧弦、加把劲。
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异地扶贫搬迁……在陕西考察期间,习近平对脱贫攻坚领域的诸多重要工作一一作出部署。
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战“疫”战“贫”的新招。在金米村考察时,习近平同正在准备直播卖货的村民亲切交谈,称赞他们的做法“是大有可为的”。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在金米村考察时,习近平强调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蒋家坪村,习近平对当地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表示肯定,寄语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
解决好贫困群众就业是实现脱贫的关键环节。在老县镇,习近平肯定当地发展思路,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各种方法保障贫困群众就业。
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在同搬迁户拉家常时,习近平特别强调要解决好就业问题,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必然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指引。
交通大学师生西迁时使用的乘车证。资料图片
4月,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强调了3种“精神”。在陕西考察期间,他特别强调了“西迁精神”和“延安精神”。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时,他提到了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这3种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重要精神成果,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精神指引。
在4月的最后一天,新华社播发消息,预告5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将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
正如总书记在文章中所说,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顽强奋斗,脱贫攻坚战一定能够打好打赢。
稿件来源: 新华网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