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并蒂”花争春
2014-09-15 08:18:06
初秋的山村,群山苍翠,溪水叮咚。一栋栋风格统一的特色民居,一条条整洁划一的青石砌路,一块块生机盎然的农家田园……无不显露出诗情画意。走进繁昌县孙村镇中分村,人们不由地要感慨一番:在这般山村里生活,真的很惬意。其实,中分村的变化只是繁昌县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繁昌县积极破解沉积千年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坚冰,以转型发展为主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规划同编、设施共建、产业齐兴、环境兼治、成果皆享”的工作思路,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步履铿锵,呈现出一派城乡“并蒂”花争春的美好景象。
破解难题:让“泥腿子”成“街上人”
“城市化是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根本出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农民身份转换问题,让更多的农民洗尽泥腿走进城镇成为‘街上人’,提高城镇化率。这是新时期繁昌县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繁昌转型发展的一道难题。要攻克这道难题,必须在规划、政策、机制等方面做足功课。”繁昌县一位负责同志这样说道。
破解难题,规划为先。该县本着“长远规划、县域一体”原则,努力以科学规划引领城乡建设,从发展定位、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社会事业、管理体制等方面做好统筹规划和安排。按照卫星城市发展定位,积极调整县城总体规划,完善中心镇总体规划,修编村庄布点规划,优化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编制镇区控规,有序引导农民向城镇和产业聚居点聚集,以切实做大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和产业聚居点。
破解难题,政策引领。该县于去年底出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办法,建立专项资金和运作平台,通过保证农民土地等资产收益、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鼓励农民进城生活,并在岗位和生活补贴、住房补助、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一揽子优惠政策,吸引县内外户籍人口进城入镇创业、就业、生活。
破解难题,机制驱动。该县创新机制,在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等方面都做出了有益探索。出台农民土地流转实施办法,稳步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聚集,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水平。推进省级农村信息化示范县建设,打造城乡统一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为城乡居民提供教育、医疗、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建设目标:打造宜居宜业城镇
让农民进城入镇只是城乡一体化的第一步,重要的是要让农民留得住、生活得好。为实现这一目标,繁昌县围绕建设具有现代气息和人文内涵的生态宜居宜业城镇发展思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
夯实基础,扮靓城镇。近年来,该县集中人力、物力掀起建设热潮,拉开县城及中心镇、村建设框架,完善县城及镇、村功能设施,不断增强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县城区围绕打造“有山有水有文化、宜业宜游宜家人”的优美城市目标,加快“东进”、“北扩”建设步伐,目前,县城建成区扩大到15平方公里,荻港、新港、平铺等中心镇也得到发展壮大,全县城镇化率达53%。坚持完善功能和改善环境相结合,全县高标准推进一批基础设施、生态景观、社会事业、三产服务项目,使繁昌越来越有青春的魅力。“以招商引资为支点,以产业化项目为抓手,以工业集中区为载体,以培育特色产业为重点,积极打造创业就业平台,为落户城镇的新居民带来创业就业机会。这是繁昌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县发改委一位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说。为此,繁昌县大力实施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倍增、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再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力地带动了群众致富增收。该县的孙村镇就吸引了1.8万名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并实现了就业人员充分就业。乡村建设:生活向城里人看齐
“统筹城乡发展不能一头热,不仅要谋划城镇这边事儿,还要谋划留守农民的事儿。要把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资源利用、开发效益等延伸到农村和农民那儿,让农村人逐步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质量。”县建委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该县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作为重要抓手,加大投入改善农村硬环境,积极推进硬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把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主要途径,想方设法改善农村软环境,建立农村发展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生活品位和质量,初步形成了美丽乡村人人参建的生动景象。按照“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要求,该县重点实施了8个中心村美好乡村建设和50个自然村环境连片整治,其中4个省级示范村正待省级验收。今年确定的9个省级重点示范村全面启动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县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
从去年6月份开始,繁昌县以“美丽繁昌·美好家园”为主题,以控制污染源头、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集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着力解决矿山、码头、工业、城区服务业、道路运输和城乡环境卫生等六个方面环境突出问题,以努力实现“天蓝、地净、水清、山绿”目标。目前各项整治正按照方案要求有序推进,取得初步成效,呈现几多亮点。该县结合“三线三边”环境治理,积极为废弃矿山修复“创伤”,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县财政投入7700万元设立矿山治理专项经费,目前已启动了29处分布在“三线三边”的废弃矿山的治理复绿工作,改善人居和投资环境。加强城乡道路建设和维护,落实货运车辆封闭覆盖运输和尾气平行排放改造等措施,强化源头治理和路面执法,改进技术手段,严厉打击超载和泼洒行为。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已累计查处并切割1871台非法改拼装货运车辆,并设立了矿产品运输监控系统。 汤昌根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