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绿色繁昌 喜迎党的十八大
2012-10-29 09:28:18
繁昌不仅是江南鱼米之乡,而且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原煤、铁矿和石灰石开采历史悠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乡镇企业采掘和小水泥工业快速发展。粗放式开采造成资源利用低下,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四面点火、八面冒烟、到处开山放炮。”青山处处是矿坑,到处是矿山的扬尘、水泥厂烟灰。2001年底全县544家中小工业企业中就有20家煤矿、50家铁矿采选、98家石灰石开采,还有31家小水泥和22家粘土砖厂。其中:采掘及水泥、砖窑企业收入占全部工业收入47.8%。繁昌县城被6座小水泥厂包围。由于小水泥生产工艺落后,烟尘排放对县城区环境污染日益加重。清晨,县城经常被水泥厂的烟尘弥漫,刺鼻的烟尘严重污染了城区空气,城边的峨山树叶灰迹斑斑,居民房项积满灰尘,关着窗户灰也难净。人们怨声四起、关闭呼声高涨,百姓期盼青山、绿水、蓝天。
县委、县政府痛下决心:保护生态环境,尽快还繁昌人民青山绿水、蓝天白云。2002年,县政府开始采取措施整顿治理矿山。当年炸封12个非法采煤点、炸填8口煤井;注销21个矿山的《采矿许可证》,炸毁16个非法采矿点封停4个采石场。2003年7月,县委、县政府全面部署并启动了水泥企业污染整治工作。2004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关闭全县所有小水泥厂,关闭境内所有小煤矿;2004年11月5日 连续生产33年的国营繁昌县水泥厂主体建筑,请解放军工程兵实施爆破拆除。
村民采茶忙
据统计,2006年全县规模工业综合能耗为150.07万吨标准煤,其中水泥行业就耗能118.33万吨标准煤,占78.85%;而水泥行业的增加值仅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6.34%。即:水泥行业消耗工业四分之三的能源,创造了四分之一的工业增加值。2006年以来,县财政继续投入近3亿元资金,逐步关闭了61条立窑水泥生产线、154家小矿山、19家粘土砖厂和35条小烧结生产线。县政府将整顿规范和关停并转工作与投资创业相结合,积极支持、引导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为其推荐新的产业项目,凡到县工业园区投资兴业,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同时帮助企业职工实行转岗就业,妥善解决了几千名职工转岗、几百辆变形运输车停运带来1万多人的生活问题。在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实行转产的同时,支持重点耗能行业和用能大户的节能技术改造。在富鑫钢铁余热发电项目之后,2012年6月26日,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熟料余热发电机组——芜湖海螺余热发电工程建设全面结束,机组初发电功率已达31065千瓦。两项循环、节能工程投产,极大降低了企业能耗。近年来全县资源型企业产值比重有所减少,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达11%。
10年来,随着大量矿山和小水泥企业的陆续关闭,昔日深受污染困扰的繁昌县城和荻港镇环境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县委、县政府一方面加强对停采矿山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逐渐恢复山体植被。另一方面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血防林、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10年共植树造林14.3万亩,其中长江防护林达1万亩。2011年全县城镇园林绿化面积和城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比2002年增长29倍和31.5倍,城镇绿化水平大有提高。加强对水源、水系、水质保护治理,投资兴建县城南、孙村、荻港污水处理厂,县城南污水处理厂2011年县城污水处理率已达到60%。
在农村,扎实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示范户创建活动。做好改水改厕、垃圾集中处理和村庄绿化美化等工作,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如今走进繁昌,不仅到处是青山、绿地,污水也集中处理变清,天空再现蓝天、白云。繁昌正在发展成为“青山绿水在城中、城在青山绿水中”的生态宜居新城市。(伍先华)
稿件来源: 繁昌周刊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