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农村建设铺就“快车道”
2012-09-03 08:59:30
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近几年来,繁昌县不断加大公路建设力度,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交通运输事业的支撑下,繁昌县区位条件不断优化,基本形成了以省道为主动脉,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县乡道、村道为延伸的交通网络,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便捷通畅的道路和运输网络的构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基础建设、行业管理两翼齐飞
近年来,繁昌县抢抓机遇,加快公路建设,全面提升公路等级,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期,全县累计开工项目242个,完成投资8.02亿元。新建“村村通”352.5公里,改造危桥28座;新建、改建县道9条67公里;改建省道2条20公里。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便捷通畅的道路网络初步形成。
截至2011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880.229公里,公路密度149.19公里/百平方公里,远超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高速公里26.8公里,省道74.75公里,县道196.99公里,乡道365.655公里,村道216.034公里。按照技术等级划分,有高速公路26.8公里,二级公路161.38公里,三级公路65.605公里,四级公路518.401公里,等外公路108.043公里。到去年底,全县有客运企业1家,货运企业71家,维修企业38家,出租汽车公司2家,公交企业1家。拥有客运车辆(不含出租汽车187辆及公交车56辆)200余辆近7000客位,开通客运班线60条1000余个班次,全县有货运车辆3115辆16000吨位。2011年,繁昌县完成公路客运量49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5915万人公里;完成公路货运量3800万吨,货运周转量65000万吨公里。
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也取得显著成效。通过近十年的发展,繁昌县道路旅客运输安全便捷、货运物流稳步发展、出租汽车从无到有、维修驾培市场规范、城乡公交一体化初具规模,道路运输行业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服务功能快速提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推行管养分离,实行路政管理常态化、公路养护市场化,切实维护路产路权,及时修复道路病害,保障公路安全畅通。执法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认真落实行政执法罚缴分离和查处分离制度。“十一五”期间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案件3000余起,无一例错案,正确率100%。
文明交通成为繁昌亮丽的名片
在强化基础建设,完善路网结构的同时,繁昌县开展了各项创建活动,实现以创建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的良好格局,文明交通成为繁昌又一张城市名片。
以夯实安全为保障。落实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及时排查各类隐患,全力避免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全县交通系统安全生产持续平稳,水上交通连续35年安全无事故,为推进交通事业新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以畅通便捷为主线。“十一五”期间,全县6个镇93个行政村公路通达率100%,全县开通农村客运班线30条,投入农村公交运力158辆,实现了“镇镇有站、村村有亭”,行政村公交班车通达率达100%,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县内客运企业环通公司以“微笑服务、温馨交通”为载体,为全县群众提供良好的客运服务。
以绿色和谐为目标。结合荻港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以工业重镇荻港为重点,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治超长效机制,会同公安、公路、农机、镇政府等部门,组建了108人的治超执法队伍,在全县各主要干线设立3个固定治超点、4个流动执法大队,采取固定与流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每天安排三班24小时不间断开展治超工作,将全县治超工作全力向纵深推进。
交通运输事业省市领跑
繁昌县多项交通运输工作在全省、全市处于领先位次,“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甚至在全国也是知名。2004年,该县率先在全市启动并完成了公交班车公司化改造;2005年率先在全省实现“村村通”通水泥路;2006年率先在全市完成渡口标准化建设及渡船更新;2007年率先在全省完成“村村通公交班车”民生工程,实现行政村公交班车通达率达100%;2007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并实施“村村通”延伸工程;2007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2008年率先在全市实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改革;2009率先在全省实行交通行政处罚查处分离制度。
繁昌县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认可,县交通运输局先后荣获了全国交通行业文明单位,安徽省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文明单位,全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单位(集体)、安徽省卫生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省人事、交通厅评为全省交通系统先进集体,多次被省厅授予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先进单位,第十届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等国家和省市级以上荣誉称号20多项。两个二级机构和所属企业均被省厅命名为文明单位,两个基层单位被授予省级“青年文明号”。本报记者汪春水
稿件来源: 繁昌周刊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