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繁昌要闻 >正文

改革创新增动力

2012-08-20 09:59:55

  十六大召开10年来,繁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能够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改革创新起到了决定作用。

  10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抓党建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组织保证,把抓改革创新作为科学发展的动力,取得显著成效。2004年到2007年,繁昌连续3年获得“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县”,同时发展成为“全国中小城市投资环境最具潜力百强县” 、“安徽投资环境最具潜力县”,并4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10年党建强基固本政治体制得到创新

  10年来,县委、县政府领导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突出正确用人导向,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对“五线培养”的干部实行推荐、考察、酝酿、票决提拔,任用跟踪考核,以德才兼备、成绩显著、群众公认作为领导干部用人导向。中共繁昌县委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不胜任干部管理办法,对未犯错误,但不胜任本职的领导干部实行降职降薪,干部的压力大为增强,确保了政令畅通。

  从县四大班子领导到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凝心聚力谋发展,埋头苦干抓落实。为实现“奋力争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的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2002年6月,实施了县直党政群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重新设置繁昌县党政机构共32个。其中,县委工作部门6个,部门管理机构1个,比原有9个减少2个,精简22%;县政府工作部门24个,部门管理机构1个,比原有30个减少5个,精简17%。2003年底完成了乡镇和村级区划调整,将原有20个乡镇调整为6个镇1个乡。2004年将全县213个村调整为121个,撤并率为43.2%,削减村干部近500人,当时为农民年均减轻负担276万元。

  10年改革激活经济管理机制得到创新

  10年来,政府逐步退出经营管理,转为企业服务。角色的转变、机制的创新,有力推动繁昌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2002年,县委、县政府下大气力完成了全县企业改制工作,在改制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出台一系列改制政策和措施,“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冷静对待,稳中求改,让企业在减负中顺利完成改制。各级政府退出经济领域,从微观、具体的经济活动中解脱出来,把主办经济的机会让给民众,让民众由观众转变为运动员,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经济的主人。各级政府专心致志为群众兴办经济创造更好的软硬环境,做好行政服务工作。在全省率先施行行政机关和乡镇政府以及社会公用事业服务单位全面建立以“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为核心的行政服务运作体系。

  2006年制订了行政审批“八公开”、优化环境“六不准”等规定,建立了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开展行政审批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清理工作,取消198项行政许可和非许可项目,取消和暂停8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8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调整充实窗口单位和服务项目,完善了并联审批、“两级代理”和“一站式”服务。在做好企业服务的同时,县委、县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的头等大事来抓,大量引进资金注入繁昌,增加新实体、培育增长点、壮大总实力、提高竞争力。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共繁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发展要大招商、城市要大建设、项目要大推进”三大任务,围绕“服务企业、调整结构、改善民生”三大重点,始终把服务企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认真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开展以“送信心、送服务、送政策、送信息、送资金”为内容的帮扶企业“五送”活动,使全县企业经营如虎添翼,生产经营得以稳步发展,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0年来全县上下在加快发展中,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思维层次和水平,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在改革中求出路,在创新中谋发展。做到思想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有力推进了繁昌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 特约撰稿:伍先华

稿件来源: 繁昌周刊

编辑: 刘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