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繁昌要闻 >正文

不断开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局面

2010-12-27 09:09:42

  “十一五”期间,全县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特色、争创一流”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抓落实强化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机制

  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领导责任机制。按照“县委是关键,镇党委是重点,村党组织是基础”的工作思路,县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大事项都必须经过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先后研究出台了《繁昌县村级组织工作规则》、《关于统筹城乡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繁昌县村班子考核奖励办法》、《关于建立健全村干部“四保”激励保障机制的意见》和《关于切实加强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加强和保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全面落实镇党委书记“直接责任人”和村党组织书记“具体责任人”职责,形成了县、镇、村三级联动,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制。

  完善和创新干部帮联机制。建立了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县直部门联系镇、村,镇领导分片包村等工作制度。建立县四大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每年到点指导工作不少于4次,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在全市率先启动城乡基层党组织“1+1”结对共建活动,实现村级党组织结对共建全覆盖,并选派240余名副科级及以下干部驻村开展工作,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各镇党委也普遍建立了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包点制度。

  强化完善创建考评奖惩机制。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五个好”镇、村党组织创建活动,建立党工作责任人述职评议制度,把组织评价与群众评价结合起来。对工作滞后的镇村实行重点管理,对先进典型予以表彰。2010年6月,繁昌县荣获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县称号,这是自1997年该县首次被授予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县称号后,连续四届获此殊荣。在全市率先出台了《繁昌县村班子考核奖励办法》,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村级领导班子的重要依据,与干部的任用、奖惩挂钩。抓关键大力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

  创新理念办法,健全和完善识人选人机制,多渠道选配人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2008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村委会换届选举观察员制度、“一票制”选举、定岗选举“三项改革”试点工作,一些德才兼备、科学发展能力较强的人,选进了村级领导班子。同时,通过“派、聘、引、育”等多种办法,为村级组织“输血”。全县各村都有2-3名后备干部储备。启动村书记活力工程,在规范程序、完善备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改变传统选拔任用方式,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积极开展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交流型、带动型、锻炼型、公选型”跨村任职工作,目前全县跨村任职人数达26人。2009年底,开展了以班子队伍建设为重点的相对后进村“挂盘销”整顿建设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扎实做好选派干部和选聘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从2001年7月开始,根据省、市委要求,繁昌县先后选派了四批共101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几年来,选派工作成效明显,深得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普遍好评,选派干部自身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和考验。今年10月,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开展了以推动土地整治整村推进为主要任务的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其中从县直单位精选了6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同时,为进一步深化选派干部工作,推进城市大建设,繁昌县从今年6月份起从县直机关中分4批选派了55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赴县城东新区、“北进东扩”、县经济开发区等“城市大建设”一线工作,从而形成了省、市、县“三级选派”工作机制。

  以教育培训为重点,注重加强基层党员干部能力建设。大力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从2007年起,开创了“送出去、大规模、低成本、上层次、高效益”的“异地办学”培训新模式,依托经济发达地区的办学力量和理念,先后在苏州、无锡、绍兴、寿光举办了四届全县村(居)党组织书记培训班,进一步开阔眼界,拓展思维。2006年,在全省率先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并连续开办五届“一村一大”村干部大专班,入学学员305人。目前,全县在职村干部大专以上学历占73%。抓基础扎实做好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工作

  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县委、县政府全面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三个代表”、党员先进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主题教育活动,并结合繁昌发展实际,研究确定了不同时期的教育活动主题,调动了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增强了党员意识,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影响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达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

  坚持高标准,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格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注重把思想好、有文化、会致富的经济能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不断优化和改善结构,为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活力。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党员达10311名,五年来共发展党员1104名,其中新发展党员中35岁以下的占60.5%,女党员301名,占27.26%,高中以上文化的占60.32%。全县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改善,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开展组织管理和网络管理,流动党员管理进一步加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流动党员“轻便化”教育培训、“互动式”双向管理和“人性化”全程服务的做法。在流动党员集中的苏州、南京等地组建了5个流动党组织,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互通、互动、互融、互建、互培、互助“六个互”双向管理机制。2008年,在苏州市流动党员管理推进会上,该县与苏州市沧浪区签订“流动党员双向管理协议书”,进一步规范了流动党员“双向管理”工作。平铺镇驻苏州一建流动党支部的先进事迹在安徽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建立流动党员网络管理系统,完善流动党员“六个一”管理制度,建立流动党员QQ群,开通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为流动党员提供党内政策和党务工作咨询服务等工作。抓载体拓宽农村党员实践先进性的平台

  深化服务载体,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积极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双向带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和党员承诺制等载体建设。进一步完善为民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县、镇、村上下联动的为民服务网络,把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事项全部纳入服务内容。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农村党员议事会和村级事务发言人等制度,不断规范村务党务公开。结合主题教育活动,督促党组织抓好承诺事项的落实,发展了一大批农村公益事业,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夯实基础,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阵地建设。2006年,在全省率先启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县财政为每村配套补助5万元资金,县级党费补助0.5万元。目前,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部达标。县财政累计补助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资金近200万元、县级党费补助20余万。以“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为理念,在全市率先进行党员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所辖镇及经济开发区都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并在部分社区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工作站,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新途径。开通“繁昌先锋网”,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实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电视上网”站点与“文化共享工程”、“法律进村工程”的资源整合,实行远程教育,进一步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延伸覆盖到镇、村。2006年11月,全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会议在繁昌县成功召开,全面总结、推广了繁昌县经验。抓重点进一步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

  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机制。进一步理顺了县非公企业党工委隶属关系,建立起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非公党建工作格局。突出“抓巩固、抓规范、抓活动、抓典型、抓队伍”,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不断发展。孙村镇党委创新党组织设置,形成“1+3”非公企业党组织设置模式,即以镇党委统一抓为核心,工业园党工委集中抓园区企业党建、龙头企业(红花山集团)党委单独抓企业党建、依托村(社区)党组织抓零散企业党建的新的党建工作新格局,进一步理顺了镇党委、园区党支部和企业党支部三者之间的关系,为非公企业党建积累了新的经验。

  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模式,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大力推行“支部+协会”模式,把支部建在产业链、合作社和各类协会上,构建起以镇党委为龙头、村总支为主体、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等领域党组织为补充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目前,全县在西瓜、葡萄、棉花、养鸡、运输、农业机械等专业合作组织中设置党支部10多个,形成了党组织、产业协会“双轮齐驱”,党员、会员、群众“三方联动”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发展格局。孙村镇九连村大胆地将原来以地域设置的支部改变为按功能设置支部,成立了引领发展、为民服务、维护稳定和宣传教育四个特色党支部,得到党员普遍欢迎。 组宣

稿件来源: 繁昌周刊

编辑: 刘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