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春谷新语 >正文

清明祭英烈,精神永传承

2025-04-07 09:31:20

  青山埋忠骨,热血铸英魂。4月1日,历经全面修缮的繁昌区烈士陵园正式开放,这座镌刻红色记忆的精神地标迎来首批祭扫群众。

  少先队员、官兵、师生以献花圈、默哀、宣誓等形式,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缅怀革命先烈。从少年铿锵的誓言到长者颤抖的敬礼,从徒步10公里的精神对话到无名烈士墓前的信仰传承,这场跨越时空的祭扫活动,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接力中焕发出蓬勃生机。

  讲好英烈故事,让历史照亮未来。英烈事迹是最生动的教材。恒杰双语学校的400余名师生早晨出发,徒步10公里抵达陵园,用脚步丈量革命先辈的来时路。学生梁俪潆在纪念碑前感慨:“看到先烈牺牲时与我们同龄,才真正明白铭记历史的分量。”这种沉浸式教育让英烈故事从书本走向现实,让精神力量可感可知。

  继承英烈遗志,以行动告慰忠魂。最好的缅怀是接力前行。在无名烈士墓前,芜湖军分区官兵紧握右拳,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我们要继承英烈的遗志,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奋斗,为实现建军100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誓言不仅是对历史的回应,更是对未来的承诺。繁昌少年张宁萱在祭扫时坚定表示,要像烈士一样保卫山河。从战争年代的浴血奋战到和平时期的拼搏奋斗,从保家卫国的军人到教书育人的教师,英烈遗志在不同岗位上延续,化为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正如恒杰双语学校副校长王冠所言,把红色故事讲成永不谢幕的思政课。

  传承英烈精神,让信仰照亮征程。精神的传承需要跨越时空的共鸣。在繁昌烈士陵园,银发与红领巾交相辉映,老年大学学员重温入党誓词,少先队员庄严敬礼,这种代际间的信仰传递,构成了一幅“精神永续”的生动图景。“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传承英烈精神不仅需要制度保障,更需要将其融入生活、化作行动,让英烈精神成为激励人们战胜“娄山关”“腊子口”的不竭动力。(章平周)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徐竹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