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长制”激活社会治理体系“神经末梢”
2021-08-30 09:29:05
14名社区干部服务3.2万名群众,被动应对,疲于奔命……一年多前,新冠肺炎疫情初起,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薛阁街道马元社区党委书记郭侠时常在想,怎么让基层诉求真实传递、快速反馈与妥善处理?如何让信息和政策及时、全面、精准传达到基层?
自2020年7月起,亳州探索建立了贯通“乡镇(街道)—村(社区)—片—组—邻”的邻长制基层组织体系,选配10万名邻长,充分发挥“服务员”“调解员”“观察员”“宣传员”等职能。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一头连着上级政府,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名村(社区)干部服务上千名群众,千家万户的需求难以反映到决策层,各项改革创新政策举措也很难精准传递给群众。特别是现在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具体工作,最终都要落到社区基层干部头上。前不久,笔者曾参与社区全员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对此深有感触。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仅凭社区工作人员根本忙不过来。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期间,志愿服务人员数量远超社区工作人员。
长期以来,基层治理存在干部服务难入微、群众需求难匹配、社会动员难有效等三大“末梢困境”。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村(社区)人手不足。亳州市谯城区薛阁街道马元社区14名干部要服务3.2万名群众,还要承担污染防治、脱贫攻坚和督查巡查等任务,往往处在被动管理、疲于奔命的状态。仅上级部门各项规定动作,已经让社区干部疲于奔命。高效服务群众,可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现有条件下,不能因为人手不足,就降低对群众的服务要求。关键是还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亳州市谯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建影和亳州高新区党建办主任白全等人说,必须化解基层触角“最后一米”的痛点,填补工作空白点,消除治理与服务的盲点。
“邻长制”带动广大党员、群众主动参与村(社区)街巷治理,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邻长就是群众的街坊邻居,可以说就嵌入在群众之间,群众有了问题,第一时间可通过邻长进行反馈。
邻长就是基层党组织深入群众的触角,可以及时感知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基层党组织也可以通过邻长收集的问题,进行分析,精准施策,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有效弥补了基层干部人手不足的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整合各种资源,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
“邻长制”汇集群众力量,实现了重心下移,打通了基层治理“最后一米”,激活社会治理“神经末梢”,增加了社区服务能力,这样的创新方式值得肯定。(周平)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徐竹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