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也是文化自信
2017-05-08 08:33:54
“明天conference(会议)上,要对你那个report(报告)进行discuss(讨论)……”听到热播电视剧里这样中外夹杂的表达,你觉得“高大上”还是有点“硌牙”?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外语词汇已经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分场合、不分层次,过度使用外语词汇的情况不仅在自媒体上越来越常见,甚至主流媒体、正规出版物都难以避免。
如此汉语和英语混搭的现象,并非只是出现在影视作品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比较常见。有些人在平时说话时总喜欢时不时地蹦出几个外语词汇,尽管这样的表达可能只是一种习惯,并不一定是为了故作高深,让别人觉得自己有学问。但是,在汉语是母语的国度里,如此中外夹杂的表达方式的确有点让人听来不太入耳。
在网络上,有一段名为《中英混搭八法》的视频曾经轰动一时。这段视频,通过风趣而又夸张的模仿,对白领式英语、小学式英语、为了英语而英语等不顾场合的中外混搭的语言习惯进行了讽刺。虽然在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上还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是该视频所传递出的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担忧,不能不引发人们深入思考。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外来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当然有积极的一面。但是我们也看到,在这种背景下,祖国的传统语言文字被西化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从表面上看,这种语言上的杂糅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果,而实际上滥用外语是对中华文化的不自信,是不会好好说话的具体体现。
汉语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语言,是我们的母语,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就明确规定,应该规范使用外语,保持汉语纯洁性。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是在特殊场合,应该学会好好说话,学会规范使用祖国的传统语言,这是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也是对中华文化的尊重。
当然,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交流史中,语言文字间的相互渗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语言文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是一种趋势,所以恰当使用外语并非绝对不可以,例如“GDP”比中文译文“国内生产总值”简洁很多、“DNA”比“脱氧核糖酸”方便很多,只是我们不能把善用变成了滥用。
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动听、最有特点的语言文字之一,它凝聚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情感和集体的智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石。所以,对汉语我们不仅要心存敬畏,还得要有自豪感,不管是在工作上、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既规范又熟练地使用自己的母语,能够学会好好说话,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自信。
刘根生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